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标题图片Tag: <span>CONFERENZASTAMPA</span>
Eventi
22 January 2025
“意大利电影:新锐导演”新闻发布会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宣布,将于2025年1月20日在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举行“意大利电影:新锐导演”新闻发布会。本次影展携手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意大利普利亚电影委员会与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将于2025年3月7日至15日期间举办,获得了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上海代表处的特别支持。 活动旨在向中国观众、媒体及市场从业者推介意大利影坛新锐人才。电影不仅是展现意大利文化特质的载体,更将成为与本地文化交流的沟通桥梁。 由马可·穆勒与滕俊杰担纲艺术总监,影展为中国观众精心挑选了六部作品,展现意大利电影从战后至今始终如一的魅力:这些令人开怀、动容并激发强烈共鸣的影片,不仅勾勒出意大利影坛鲜活生动的新图景,更延续了意大利电影立足大众审美、持续征服全球观众想象力的卓越传统。 Gloria! (2024) di Margherita Vicario (opera prima) Anywhere Anytime (2024) di Milad Tangshir (opera prima) C’è ancora domani (2023) di Paola Cortellesi (opera prima) Familia (2024) di Francesco Costabile (opera seconda) Palazzina LAF (2023) di Michele Riondino (opera prima) Troppo azzurro (2024) di Filippo Barbagallo (opera prima)

查看更多
Eventi
12 November 2024
2025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并逢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举办,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博洛尼亚展览集团联合呈现以下五项主题活动: 11月15日12:10-12:30 “联通世界:致敬马可·波罗”活动将于插画家生存角举行,意大利漫画家埃利亚·马赞蒂尼等国际插画家、作家与艺术家将参与现场创作。 11月16日10:00 “马可·波罗《寰宇记》及其读者:成为奇幻之书的旅行见闻“主题讲座。由亚历山德罗·巴尔贝罗教授在会议厅主讲,插画家伊万·卡努主持,博洛尼亚童书展总监埃莱娜·帕索利与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致开幕辞。 在大众认知中,马可·波罗的著作常被归类于中世纪盛行的奇幻文学与虚构旅行记述范畴,这实则与作者本意大相径庭。学界早已证实马可·波罗之旅的真实性,其著作绝大部分内容均为对亲历见闻的可信记录。 11月16日11:50-12:50 ”《马可·波罗》漫画系列:从创意到项目落地“大师工坊于插画家生存角举行。佛罗伦萨国际漫画学院院长阿莱西奥·达乌瓦与漫画家埃利亚·马赞蒂尼将出席活动。 11月16日15:05 但丁《神曲》新版插图本发布会。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绘本研究专家费嘉、中意出版文化协会副会长王韶华将共同出席。

查看更多
Posts
12 November 2024
威尼斯双年展新杂志《洪流将至》

威尼斯双年展新杂志《洪流将至》)发布会于11月8日在斯沃琪艺术和平饭店成功举办。 威尼斯双年展历史档案馆(ASAC)馆长德博拉·罗西阐释道:“本刊复刊秉承自创刊号以来的核心精神与特质——以双年展创立法令中反复强调的‘研究’一词为宗旨,成为聚焦当代的思考与讨论空间,始终以更好地理解和想象未来为愿景。”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安缇雅致辞后,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与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皮耶朗杰洛·布塔富科就首刊主题“水”展开了深度对话。 此次复刊距上期发行已逾五十三载。首期《洪流将至》采用纸质印刷,汇集来自双年展历史档案馆的丰富图像资料及国内外摄影研究成果。本刊以季刊形式发行,每期设定专题内容,涵盖威尼斯双年展标志性学科领域——视觉艺术、建筑、舞蹈、音乐、戏剧、电影,以及科学与文学。沿袭创刊传统,时尚领域因其与艺术、档案及创作实验的紧密关联,将继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更多
Eventi
14 October 2021
“但丁·阿利吉耶里,两个世界的诗人” 网络研讨会

第二十一届世界意大利语周:“但丁·阿利吉耶里,两个世界的诗人”网络研讨会 由意大利特莱加尼百科全书学会和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合作举办           今年我们将迎来第二十一届世界意大利语周,主题为“但丁与意大利语”,活动获得了意大利共和国塞尔焦·马塔雷拉总统的高度支持。届时,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将携手意大利特莱加尼百科全书学会,合作举办一场题为“但丁·阿利吉耶里,两个世界的诗人”的网络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除了意大利特莱加尼百科全书学会会长Massimo Bray和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还邀请了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意大利文化部当代艺术促进司司长Onofrio Cutaia、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文化参赞Alessandro Ruggera、蒙特利尔大学医学研究中心主任Gabriele Giannini、蒙特利尔大学博士生Alessio Marziale Peretti,以及Cantica 21艺术竞赛项目获胜艺术家Silvia Camporesi、Leone Contini、Valentina Ciacco、Marta Roberti和Marinella Senatore。Cantica21 艺术竞赛项目由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和意大利文化部共同发起,旨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意大利当代艺术。         2021年10月18日周一(罗马时间)17:30         网络研讨会观看平台:YouTube Treccani官方账号 本次网络研讨会将涵盖多个主题:从上海明珠美术馆为纪念但丁(1321-2021)逝世700周年而举办的艺术展览(2021年11月5日开幕),到题为“Amor mi mosse, che mi fa parlare”的数字展览。“七百年后的但丁《神曲》”则是一个旨在分享理想和文学遗产的国际项目,创作灵感也来自我们伟大的诗人但丁。

查看更多
Eventi
14 May 2018
讲座:“双屏幕: 1960年至今的意大利艺术电影及影像”

5月26日18:00,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将举办“双屏幕: 1960年至今的意大利艺术电影及影像”活动。此次活动包含讲座及影片放映,旨在回顾近六十年间意大利视觉艺术与影像艺术实验的发展历程。 主讲人布鲁诺·迪·马里诺和老罗将回顾并概述意大利近六十年来一百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涉及到的影片类型包括电影长片、短片、超短片、动画、found-footage作品、Land-Art大地艺术的先锋实验等。这些作品集结在一起,构成了过去几十年艺术影像发展的一幅生机勃勃、错落有致的全景画。两位艺术家期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方式,为观众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甚至不客气地说,提供一个教科书式的范本,帮助观众理解意大利艺术影像实验,为观众还原一个窗口,感受技术、风格变化多端的观影体验,将各位艺术家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以最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来。 为什么说是“双屏幕”呢?因为项目涉及到的话题是双向的:一侧是运动的图像,另一侧是视觉艺术;两种表现形式在同一位艺术家的想象中相遇时,产生了激动人心的相互干扰与影响。屏幕,既是放映平面,又是一层滤网,在隐藏什么的同时揭示什么,屏幕由此变成了一个无穷无尽的界面装置。 但其实这个标题也蕴涵着另一种双重性,也就是“电影”与“影像”的双重性,这两种装置相继产生、并立发展、偶尔还会产生重叠。随着这两者共同走向电子化,我们如今使用的这两个词语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两个词有利于我们理解审美和技术方面的某些重要阶段。 讲座上展映的电影与影像资料(完整版或节选版): – 《你好,米开朗杰罗》(乌戈·奈斯波罗,1968-1969);– 《光线的色彩》(布鲁诺·穆纳里&马切洛·皮卡多,1963)– 《热土》(卢卡·帕代拉,1967)– 《纽约》(节选版)(弗兰克·安杰利,1969)– 《贼喜鹊》(朱里奥·贾尼尼&艾曼纽尔·鲁扎提,1964)– 《纪念品》(马里奥·斯基法诺,1967)– 《犹疑的确认》(吉安弗兰克·巴鲁克罗&艾伯特·格里菲,1971)– 《我的玻璃眼睛》(保罗·治利奥,1971)– 《时间流逝》(米凯勒·散彬,1978)– 《哭泣的电视机》(法比奥·毛利,1972)– 《从前有个国王》(欧吉尼奥·卡密,1973)– 《Raisat倒数》(主编:马里奥·萨索,1991-1992)– 《威尼斯电影节的符号》(吉昂路易奇·多卡佛内都,1999)– 《起源与积淀》(Studio Azzurro,1997)– 《潜艇实验1967》(维吉里奥·维洛雷西,2013)– 《美狄亚》(莱昂纳多·卡拉诺&阿兰·帕洛尼,2017)– 《圣西罗》(尤里·安卡拉尼,2014)– 《罗马全景》(齐默·弗雷,2004)– 《易碎》(Masbedo,2017)– 《可怜的杰里》(拉·迪马蒂诺,2017)– 《变迁:不可能的时间》(Faltform,2011)– 《我的兄弟扬》(吉安路卡·德瑟里奥&玛西米利安·德瑟里奥,2004) 本次活动按预约免费入场(点击查看主讲人介绍)。  

查看更多
Eventi
28 March 2017
在沪举办《罗马条约》60周年纪念日活动

3月24th日,为欧盟诞生奠定基石的《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纪念日活动将在交通大学举办。3月18日将在罗马召开大型欧洲研讨会,随后,一系列纪念活动将在世界各地举办。 活动将包括由佛罗伦萨欧盟大学研究院带来的“更紧密的联盟”巡回展览,展示欧洲一体化历史进程。 2017年适逢《罗马条约》签署六十周年,本次纪念活动旨在为中欧社区提供一次对话机会,共同回顾《罗马条约》的历史意义并探讨欧盟的未来走向。 1957年3月25日在罗马签署的《罗马条约》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法国外长克里斯蒂安·比诺、荷兰外长约瑟夫•朗斯、比利时首相保罗·亨利·斯巴克、卢森堡外长约瑟夫·伯克、意大利总理安东尼奥·塞尼、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共同签署了这一历史性的条约。六国议会先后批准,《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俗地被称为“共同市场”,在序言中宣布了签署国“致力于为欧洲人民间更紧密的联盟打下基础”。因此,成员国明确地表达了进一步实现政治一体化的政治目标。 总结而言,《罗马条约》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并通过经济一体化为长远的目标,即政治联盟,铺平了道路。虽然欧洲统一监管体系的建立以及欧洲身份认同的构建并非易事,但迄今为止联盟所创造的经济成功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