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标题图片Tag: <span>STORIAESCIENZEUMANE</span>
Posts
18 December 2024
讲座《从“马可”到“玛窦”——来华外国人与中国社会》

2024年12月17日下午两点,由上海师范大学纪建勋教授主讲的《从“马可”到“玛窦”——来华外国人与中国社会》讲座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本次活动隶属于《马可·波罗游记》主题系列讲座(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及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学院共同主办。 中华世纪坛的千秋颂壁画用百余位代表人物浓缩展示华夏五千年文明,而马可·波罗与利玛窦作为其中仅有的两位外国人且都来自意大利,令人称奇。本讲座以两人为代表探究了来华外国人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及其深远影响。 纪建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文学中心主任,《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主编。  

查看更多
Posts
18 December 2024
讲座《无问西东:泉州外来宗教石刻里的艺术情感》

2024年11月10日(周日)下午两点2024年12月17日下午两点,由王丽明教授带来的《无问西东:泉州外来宗教石刻里的艺术情感》讲座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本次活动隶属于《马可·波罗游记》主题系列讲座(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及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学院共同主办。 在讲座中,王丽明教授向听众介绍了10-14世纪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东方大港——泉州。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泉州外来宗教石刻图像极为独特,图案组合世所罕见,反映出古代中国沿海人民传统又开放,保守又创新,小心谨慎又大胆活跃的性格特点。

查看更多
Posts
18 December 2024
讲座《马可·波罗行走在河西走廊》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2024年10月29日下午3点,姬庆红教授主讲的题为《马可·波罗行走在河西走廊》讲座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本次活动隶属于《马可·波罗游记》主题系列讲座(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及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学院共同主办。   在本次讲座中,姬庆红教授通过《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载,证实了河西走廊沿线重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宗教信仰、寺庙建筑、物产资源及婚俗习惯等描述均准确而生动。讲座重点解析了敦煌地区佛教的繁荣景象、酒泉境内的大黄与毒草分布、甘州的婚俗传统与佛教寺院,以及西宁州的牦牛、麝与麝香等物产。这些记述被认定为真实可信,折射出马可·波罗旅途中的亲眼所见或源自可靠渠道的讯息。

查看更多
Posts
18 December 2024
讲座《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何来争议?》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马晓林教授带来的题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何来争议?》讲座于2024年10月13日(周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该讲座作为“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系列讲座活动(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的一部分,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携手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共同组织。 在讲座中,马晓林教授深入探讨了《马可·波罗游记》所载行程的真实性,该著作详述了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穿越至中国的传奇旅程。基于历史文献与学术研究成果,他有力驳斥了质疑马可·波罗旅行真实性的陈旧观点。

查看更多
Eventi
18 December 2024
讲座《从“马可”到“玛窦”——来华外国人与中国社会》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及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学院,欣然呈现上海师范大学纪建勋教授主讲的《从“马可”到“玛窦”——来华外国人与中国社会》讲座。 本次活动隶属于《马可·波罗游记》主题系列讲座(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将于2024年12月17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中华世纪坛的千秋颂壁画用百余位代表人物浓缩展示华夏五千年文明,而马可·波罗与利玛窦作为其中仅有的两位外国人且都来自意大利,令人称奇。本讲座将以两人为代表探究来华外国人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及其深远影响。 纪建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文学中心主任,《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主编。

查看更多
Eventi
17 December 2024
讲座《意大利档案中的“中西文化交流”》

值此马可·波罗逝世七百周年(1324-2024)暨诞辰七百七十周年纪念,以及中意建交五十五周年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及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学院欣然呈现张锐教授主讲的《意大利档案中的“中西文化交流”》讲座。 本次活动隶属于《马可·波罗游记》主题系列讲座(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将于2025年1月19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亲眼目睹了中国元朝时期的强盛,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引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无限遐想。本讲座从意大利史料文献出发,试图梳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揭示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 张锐,意大利罗马大学欧洲史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意大利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意大利史、欧洲史、中西文化交流史。

查看更多
Posts
16 December 2024
讲座《马可·波罗与古代中国的“神秘”族群》

2024年12月15日,魏葆珞(Paolo Visigalli)教授所带来的题为“马可·波罗与古代中国的‘神秘’族群”讲座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本次活动隶属于《马可·波罗游记》主题系列讲座(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及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学院共同主办。 在讲座中魏葆珞教授向观众论证了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述的两段引人入胜的文字,分别描述了马可·波罗在福州遇到一个神秘的宗教团体,以及他所观察到的云南一个部落中的奇特纹身。 教授特别聚焦于近期发现的手稿及2021年北京拍卖会的一幅珍贵画作,这些新材料为界定马可·波罗在福州所遇教团的宗教归属提供了全新线索。

查看更多
Eventi
11 December 2024
讲座《马可·波罗与古代中国的“神秘”族群》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携手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欣然呈现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魏葆珞(Paolo Visigalli)教授所带来的题为“马可·波罗与古代中国的‘神秘’族群”讲座。该讲座作为“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系列讲座活动(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的一部分,将于2024年12月15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马可·波罗以其敏锐的观察力而闻名于世。例如,《马可·波罗游记》中,有两段引人入胜的文字,分别描述了马可·波罗在福州遇到一个神秘的宗教团体,以及他所观察到的云南一个部落中的奇特纹身。在讲座中,魏葆珞教授将将展现这两段文字是如何描述那些虽然鲜为人知,但却对现代中国之前的宗教和文化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群体。 观众将通过近年来发现的手稿以及一幅于2021年在北京拍卖的珍贵绘画,了解马可·波罗在福州遇到的宗教群体。讲座还将探究他关于云南纹身的言论,这一传统似乎与当地使用梵文字母的萨满教习俗有关。 魏葆珞,剑桥大学南亚研究博士,曾在伦敦亚非学院任教,后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研究职位数年。2018年度入选上海市千人计划,并开始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他的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是印度哲学和宗教以及中印文化交流。

查看更多
Posts
11 December 2024
讲座《作为交流工具还是身份标志的语言:教皇与蒙古人间的通信往来》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2024年12月6日下午两点,来自梵蒂冈图书馆的德利奥·瓦尼亚·普罗韦尔比奥教授所带来的题为“作为交流工具还是身份标志的语言:教皇与蒙古人间的通信往来”的讲座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本次活动隶属于《马可·波罗游记》主题系列讲座(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及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学院共同主办。 普罗韦尔比奥教授的讲座旨在基于罗马教廷与成吉思汗所创立的横跨中亚帝国间的书信往来,从而探讨语言和礼仪方面的相关论题,这些书信主要是教廷文书处在1246年至1304年期间收到的。在简要提及这些文书的历史背景和内容的同时,讲座还侧重于这些文书所象征的载体语言和身份标志(语言和书写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以便对有关蒙古汗国衰亡的历史叙事进行平行解读:从贵由汗的宣言到波斯伊儿汗国皈依伊斯兰教。 德利奥·瓦尼亚·普罗韦尔比奥 毕业于罗马大学闪语专业,后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获得非洲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曾在意大利多所大学担任不同学科的讲师(1997年至2001年在乌迪内大学任职)。2024年进入梵蒂冈图书馆,2011年教皇本笃十六世任命他为 Scriptor Orientalis(梵蒂冈图书馆东方收藏主要负责人)。

查看更多
Eventi
4 December 2024
讲座《作为交流工具还是身份标志的语言:教皇与蒙古人间的通信往来》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携手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欣然呈现来自梵蒂冈图书馆的德利奥·瓦尼亚·普罗韦尔比奥教授所带来的题为“作为交流工具还是身份标志的语言:教皇与蒙古人间的通信往来”讲座。该讲座作为“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系列讲座活动(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的一部分,将于2024年12月6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普罗韦尔比奥教授的讲座旨在基于罗马教廷与成吉思汗所创立的横跨中亚帝国间的书信往来,从而探讨语言和礼仪方面的相关论题,这些书信主要是教廷文书处在1246年至1304年期间收到的。在简要提及这些文书的历史背景和内容的同时,讲座还将侧重于这些文书所象征的载体语言和身份标志(语言和书写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以便对有关蒙古汗国衰亡的历史叙事进行平行解读:从贵由汗的宣言到波斯伊儿汗国皈依伊斯兰教。 德利奥·瓦尼亚·普罗韦尔比奥 毕业于罗马大学闪语专业,后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获得非洲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曾在意大利多所大学担任不同学科的讲师(1997年至2001年在乌迪内大学任职)。2024年进入梵蒂冈图书馆,2011年教皇本笃十六世任命他为 Scriptor Orientalis(梵蒂冈图书馆东方收藏主要负责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