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标题图片Tag: <span>STORIAESCIENZEUMANE</span>
Eventi
16 July 2020
撒丁岛概览

对话皮埃特罗·克莱蒙特 免费线上讲座:Zoom平台时间:7月25日(周六),意大利时间10:00,北京时间16:00,东京时间17:00预约:amistade.cina@yahoo.com 查看皮埃特罗·克莱蒙特教授简历    一位离开撒丁岛外出发展的游子,一段撒丁岛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发展历程。此次讲座,将邀请皮埃特罗·克莱蒙特教授,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撒丁岛这些年所经历的变化:艰难的发展历程,经济和社会的复苏,文化的复兴,自我身份的重新认同……并以此出发,探寻撒丁岛的未来发展方向。 活动由撒丁岛驻中国同乡会主办,撒丁岛驻佛罗伦萨、驻锡耶纳、驻比萨、驻里窝那、驻日本同乡会协办,获得了撒丁岛大区与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的大力支持。  

查看更多
Eventi
8 October 2018
讲座《语言与身份,意大利人不能承受之轻》

“第十八届世界意大利语周”特别活动 讲座摘要: 作为意大利人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给意大利身份特征一个统一清晰的定义吗?Federico Castigliano将从他的海外经历讲起,举例论证对意大利和意大利人的刻板印象,来试图回答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究竟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意大利人?”。他将在意大利语和意大利历史蜿蜒进程中寻找答案,探寻刻板印象形成的缘由,分析这些预判到底有没有真相蕴藏其中。 主讲教授: 费德里科·卡斯蒂利亚诺,比较文学博士,意大利语言文学副教授。曾在法国工作多年,目前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意大利语言和文化课程。2017年发表了《都市漫步者》一书,该作品对发生在巴黎——一座既富有历史传统又不乏“笼统之城”特质的城市——的都市漫步典故和城市奇遇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个人网站:federicocastigliano.com   时间:10月11日上午10点 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J3-403教室 意大利语公共讲座,有中文翻译,座位有限,自由入场

查看更多
Eventi
2 October 2018
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教授讲座

第十八届世界意大利语周系列活动 意大利语讲座,有中文翻译 1. 《职方外纪》与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的古代中国地图 主讲人:布雷西亚大学 Roberto Ranzi教授 查看地图详情 2. 罗马法体系里的中国 主讲人:布雷西亚大学 Antonio Saccoccio教授  

查看更多
Eventi
5 September 2018
展览《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

本展最早由佛罗伦萨埃及博物馆(隶属佛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于2011年所策划。 本展谨围绕埃及木乃伊与墓葬的核心命题,集中展陈该馆考古挖掘所得之八十余件埃及文物,揭开了木乃伊的神秘面纱,从而引起了巨大轰动;此后相继在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地巡回展览,再掀热潮。 数个世纪以来,古埃及文化就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人们:宏伟的建筑遗迹、灿烂的艺术珍宝以及强大的法老,已足够令人啧啧称奇,更何况还有一种基于永生的神秘宗教信仰体系。 主办单位:宁波博物馆协办单位:佛罗伦萨埃及博物馆(隶属佛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支持单位: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 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展览详细资讯链接

查看更多
Eventi
4 September 2018
学术讲座“从神秘主义谈东西方世界的人神对话”

时间:9月16日(星期天)上午10点地点:上海震旦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 讲座以震旦博物馆《仙人的树林》展览作品为线索,将探讨西方文化是如何通过民间艺术语言来理解并表达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概念:即人与神之间的交流对话,而且这种对话关系被认为是始终存在的。主讲教授将分析意大利和法国在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之间创造的重要艺术作品,深入解析(神与人)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关系的奥秘,探究这一关系的结构、形态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构想过程。 主讲人:(意)Luca Sansone di Campobianco教授 本科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古典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主题为希腊传统里的珀耳修斯神话。随后在本校获得古代史的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古希腊的“社会不朽性”概念。先后在博洛尼亚大学、利兹大学(英国)、约翰内斯堡大学(南非)、德班大学(南非)任教。目前在浙江省温州大学教授“西方文化和思想”课程。尤其致力于古典神话的研究,包括古典神话与政治社会动态之间的互动关联;以及修辞学的意识形态用途的研究。关于上述主题以及古代历史各类论题出版了多篇论文文章,包括《古代斯巴达中的不朽性语言》(2011年,博洛尼亚,Patron Editore出版社)。 免费活动需提前预约,点击预约链接

查看更多
Eventi
11 May 2017
巨人苏醒

      蒙特普拉玛“巨人”遗址,伟大的考古发现 萨萨里大学Attilio Mastino教授萨萨里大学Raimondo Zucca教授卡利亚里大学Gaetano Ranieri教授       5月18日,将举行一场关于蒙特普拉玛“巨人”遗址伟大发现的讲座,讲座地点是上海交通大学,主讲人是萨萨里大学Attilio Mastino教授、Raimondo Zucca教授以及卡利亚里大学Gaetano Ranieri教授,他们将会深入探讨关于这一考古学珍宝的相关问题,通过这一考古发现,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蒙特普拉玛“巨人”属于史前撒丁岛上石块垒成的圆雕,高度在2到2.5米之间,发现时已裂成了许多碎片。      1974年3月,两个相聚8500公里的农民:中国西安陵东的杨志发(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者)与意大利撒丁岛卡布拉斯市蒙特普拉玛的Sisinnio Poddi,在各自的耕地上干农活时,发现了两个已沉睡千年、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这一重大发现注定要改写艺术史、注定要改变我们对古代世界的认识。尽管数量、材质以及所属年代各不相同,但是,重见天日的雕像群象征着两个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们卓越的艺术质量以及特殊的发现方式恰恰意味着这两个历史时期诚然有着天然的联系。一万多个兵马俑排列井然有序,象征着秦始皇的赫赫天威;如果说兵马俑从公元前210年起就被埋藏在陵墓中,那么,目前出土的50个砂岩巨人雕像则是沉睡了将近三千年才得以重见天日。事实上,巨人雕像于公元前九世纪完成,随后被入侵本地区的侵略者损毁,裂成了5000多块碎片,之后技艺精湛的修复工匠又耐心地重新还原了雕像,而今天我们在卡布拉斯与卡亚利博物馆中欣赏的正是修复后的成果。巨人雕像的发现地在过去极有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圣地,在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都享有盛名。在该地,人们发现了三十个陵墓,从南至北整齐排成一列。沿着陵墓群有一条同一方向的礼宾通道。近期,萨萨里LiPunti保护修复中心完成了一批巨人雕像的修复工作,目前这批雕像保存在卡布拉斯与卡亚利的博物馆中,等卡布拉斯新考古博物馆落成后,雕像将最终移至新博物馆保存。至此,可以确定的雕像数量达到28个,其中有16个拳击手、5个弓箭手、5个战士。其他雕像仍然在修复中,大量碎片仍然埋在地下还待发掘。       巨人雕像象征着不同的“英雄” 形象,特色鲜明:持有弓的弓箭手(目前有5个),用圆形盾牌保护自己的战士(目前5个)以及戴防御手套与盾牌的拳击手(目前16个)。每个类型的雕像的服装与动作各异。拳击手上半身赤裸,下半身衣着简单,左手持盾牌防卫,右手戴手套并抓着盾牌另一端。弓箭手的外表则更加威严,他们的头盔有两个角,左臂上挂着弓箭。       这些英雄形象的描绘笔法相当简洁,具有高度象征性。他们的眼睛由两个同心圆构成,炯炯有神。这些巨人雕像拥有极强的表现力,引人注目,令人印象深刻。这种简洁的手法恰恰彰显了其高度艺术性,因为它抓住了动作的精髓,摒弃了流于世俗的形式。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巨人雕像的古代人外貌则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外星来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