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电影节
适逢电影诞生13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本届电影节于2025年6月13日至22日举行,众多意大利与国际优秀影片将在上海43家影院以及长三角地区5座城市的5家影院上映。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特别受邀担任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他将携作品《天堂电影院》(1988)与《音魂掠影》(2021)亮相电影节,并于6月20日在上海影城SHO举行《天堂电影院》特别放映活动,在放映结束后与现场观众分享电影创作的洞见与思考,探寻光影艺术的表象与本质。 2025年正值中意建交55周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携手“银幕意蕴”项目精选七部近年佳作,展现这一美丽国度的历史、时尚、活力与思想纵深。 本次片单中,有本年度不可错过的时尚大片和女性佳作《钻石般的她》(2024);堪称21世纪米兰版《祖与占》的《弗兰克与尼娜的故事》(2024);再现费里尼尘封剧本的《从那不勒斯到纽约》(2024);摘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山区新娘》(2024);用奇幻与幽默的方式拍摄ICU病房的《患日将近》(2024);改编自真实故事意大利特工生死营救的《最后一轮谈判》(2025);以及《完美陌生人》导演的真人恋爱版头脑特工队《关于约会的一切》(2025)。 意大利电影周期间还将展映帕布罗·拉雷恩执导的《玛丽亚·卡拉斯 4K》(2024),该片以1970年代巴黎为背景,讲述五十年代传奇歌剧演唱家玛丽亚·卡拉斯的晚年生活。另精选两部纪录片:关于著名诗人战士加布里埃尔·邓南遮的纪录电影《邓南遮占领阜姆自由邦》(2025),以及朱莉·维耶执导的《永恒符号》(2025年)。此外展映两部短片:豪尔赫·迭伦·阿尔曼德执导的《墨鱼面》(2025)与罗伯托·卡塔尼导演的《木偶与鲸》(2024)。 另外,电影周同时推出4K修复版影史经典,特别聚焦卡洛·迪·帕尔马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等导演作品。本单元将呈现安东尼奥尼的《夜》(1961)与《放大》(1966),而其另一部荣获第2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红色沙漠》(1964),则在“宝格丽经典呈现:光影艺术传奇”单元中展映。该单元同时包含纪录电影《水与糖:摄影家卡洛·迪·帕尔马的生活与色彩》(2016),呈现这位摄影大师的生命轨迹与艺术成就,并放映其代表作《盗贼特蕾莎》(1973)。 “置身扩影”单元将展映大卫·拉普执导的VR影片《瀑布中的意大利影史》(2021),该片曾入围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R Expanded竞赛单元。 最后,“和合共生:中外电影的百年共振”单元则精选了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4K)》(1945),该片描绘了意大利人民反抗法西斯与德国占领的英勇斗争。 完整片单详见电影节官网:www.siff.com
查看更多演出资讯|《麦克白》 Macbettu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剧作《麦克白》,该剧由将于2025年6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上剧场(徐汇区肇嘉浜路1111号美罗城5层)上演。该剧由撒丁话剧院与人民剧团出品,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的支持。 该作品系意大利人民剧团创始人兼艺术总监亚历桑德罗·塞拉对莎士比亚经典剧目《麦克白》的全新演绎,采用全男班阵容并以撒丁语呈现。创作灵感源自撒丁岛巴尔巴吉亚地区狂欢节的摄影纪录——原始声响、仪式化动作与古老吟诵构成的场域,与莎翁悲剧世界中阴郁面具、血色意象、绯红酒液、祭祀舞蹈及迸发的原始力量形成艺术通感。撒丁语在此转化为诗性吟咏的载体,而极简舞台空间中唯见演员身体的戏剧张力。 亚历桑德罗·塞拉 硕士毕业于罗马大学戏剧艺术学,学位论文聚焦图像戏剧研究。1999年创立人民剧团。2009年推出首部青少年剧场作品《午夜王子》,该剧在意大利及海外完成超200场演出;2013年创作聚焦移民议题的《伟大旅程》。2017年先后推出荣获多项大奖的《麦克白》及实验性剧目《框架》。其执导作品通过人民剧团实现国内外巡演逾千场次。
查看更多讲座资讯|达仁利《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来自导域之奇迹》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来自异域之奇迹”讲座。该讲座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先生担任主讲人,将于2025年5月30日下午3点半在宁波大学安中大楼碧华厅举办。 十三至十四世纪的中国作为国际十字路口令人叹服,各类人员、商人、宗教人士齐聚于此,重现汉唐时期的交流盛况。多年来,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奢侈消费,元朝(1279-1368)都为各类物质交换和知识互通提供了最为广域的保障。得益于复杂高效的通信系统,交通圈得以形成,尤其是在高安全性和长距离性上,堪称空前绝后。彼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强大文明。 马可·波罗出生于威尼斯商人世家,在中国生活了17年(1274-1291),并留下一部讲述亲身经历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语名为《Milione》,法语名为《Le divisament dou monde》,英语则常被译为《The Travels》。马可·波罗并非十三至十四世纪唯一一位活跃于中国的意大利人,根据史料(多为拉丁语)记载,意大利商人彼得·迪·卢卡隆戈、乔瓦尼与弗朗切斯科·罗列丹、彼得·祖利安、卡特琳娜与安东尼奥·德·维利奥尼,以及多位方济各会宗教人士(若望·柏郎嘉宾、若望·孟高维诺、鄂多立克)都曾在不同时期活跃于汗八里(北京)、泉州、杭州和扬州。 本次讲座旨在呈现十三至十四世纪国际化氛围下的中国,在这里,各类学识得以传播与交流,其活跃程度令人钦佩,以马可·波罗为首的部分西方作家更是在亲临此地后,折服于璀璨的中华文明并对其盛赞不已。 达仁利 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东方学博士,曾在莱顿汉学研究所和鲁汶天主教大学学习,后在威尼斯大学与罗马外国语大学任教。他曾主持非洲与东方意大利研究所的图书馆及出版活动(2002-2011),2012年起成为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文化参赞。达仁利先生曾多次发表十七至十八世纪中意文化交流相关的出版物,并编写了《特雷卡尼哲学辞典》(罗马,2008-2009)中有关中国哲学的50余个词条。他曾担任展览《向东,丝绸之路上的城市、人与神灵》(罗马国家博物馆戴克里先浴场,2011年10月21日至2012年2月26日)以及展览《方济各艺术:十三至十五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巨作及亚洲土地》(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2015年3月30日至10月11日)的学术策展人及指导。2022年,他担任展览《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浦东美术馆,2022年12月21日至2023年4月9日)的策展人。2023年,他担任展览《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上海博物馆,2023年12月10日至2024年4月14日)和《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浦东美术馆,2023年12月12日至2024年4月12日)的策展人。2024年,他担任《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与展览《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上海博物馆,2024年11月23日至2025年3月30日)的策展人。2016年2月至2021年6月,他担任(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意大利驻蒙特利尔文化处处长,2021年7月起担任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
查看更多意大利拜占庭学院古乐团“维瓦尔第之爱”音乐会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荣幸呈现拜占庭学院古乐团“维瓦尔第之爱”音乐会,该音乐会将于2025年5月24日19:30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由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主办。本次活动获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剧院基金会(ATER)、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及“欧洲文化之窗”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文化署共同支持。 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亚历山德罗·坦皮耶里执棒,演绎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弦乐、小提琴及柔音中提琴协奏曲。 意大利拜占庭学院古乐团 1984年由小提琴家、现任拉文纳音乐节艺术总监安杰洛·尼卡斯特罗;钢琴家、管风琴家、羽管键琴演奏家,九十年代至二千年代乐团总经理罗马诺·瓦伦蒂尼;小提琴家卢恰诺·贝尔托尼;大提琴家保罗·巴兰蒂以及小提琴家保罗·津扎尼共同创立于拉文纳。曾与里卡尔多·穆蒂、卢恰诺·贝里奥、斯特凡诺·蒙塔纳里等音乐大师,小提琴家维多利亚·穆洛娃、朱利亚诺·卡米诺拉,假声男高音安德烈亚斯·肖尔及女低音德尔菲娜·加卢合作。荣获多项国际荣誉,包括2021年《留声机》大奖年度最佳乐团亚军。 亚历山德罗·坦皮耶里 生于拉文纳,于故乡开启音乐生涯,十五岁加入拜占庭学院乐团。研修期间兼修小提琴与中提琴,曾与卢恰诺·贝里奥、阿齐奥·科尔吉等作曲家合作,并担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中提琴手。早年即致力于钻研”历史知情演奏”理论,先后与和谐之园花园(Il Giardino Armonico)、神圣叹息合奏团(里斯本)、皇家山学院、幻象古乐团、苏纳尔帕兰特合奏团、琶音古乐团等古乐团体合作,合作艺术家包括恩里科·奥诺弗里、菲利普·雅鲁斯基及维托里奥·吉耶尔米。2011年起担任拜占庭学院乐团首席小提琴及音乐会首席,与艺术总监奥塔维奥·丹托内共同统筹乐团艺术事务。现任佩萨罗罗西尼音乐学院教授。
查看更多基亚拉·恩佐艺术家驻留项目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荣幸呈现基亚拉·恩佐艺术家驻留项目。该项目由杭州天目里美术馆策划组织,将于2025年4月至5月期间在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杭州天目里建筑群落展开,并获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支持。 驻留项目收官之际,艺术家工作室将于2025年5月24日向公众开放,届时观众可亲身体验恩佐对材质的精妙遴选与对人体结构的缜密研究。现场将呈现两件精心挑选的纸本作品,展现其创作精髓与灵感雏形。 她的作品通过微末痕迹与瞬息时刻,引导观者深度思考触觉、记忆与存在边界。恩佐坚信皮肤是身体与世界连接的桥梁,既是感知的起点,亦是记忆的容器。 杭州驻留期间,基亚拉·恩佐深入融入当地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与医学体系,并以此为新视角解析身体与物质的关系。其作品将参展《360°:我们为何绘画?》特展(天目里美术馆,2025年5月15日-10月12日)。 基亚拉·恩佐1989年生于威尼斯,现工作生活于故乡。曾赴意大利与英国深造:2013年获伊拉斯谟奖学金赴莱斯特德蒙福特大学交流12个月;2018年以优等成绩完成威尼斯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二级课程。2022年参展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梦想之乳》主题展。作品曾亮相多个重要艺术展览:罗马MACRO当代艺术博物馆《未来回溯:馆藏札记》(意大利);罗马四年展基金会《日常·专题:基亚拉·恩佐》(2024);米兰ZERO…画廊《脏腑》(意大利);米兰三年展基金会《意大利当代绘画》(2023);米兰ICA当代艺术研究院《微小执念》(2022)。
查看更多皮普·德尔邦诺《觉醒》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皮普·德尔邦诺创作的戏剧作品《觉醒》,该剧将作为2025上海·静安戏剧节展演剧目,于2025年5月24至25日在上海大宁剧院上演。本剧目由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意大利国家剧院出品,上海中演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并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海上文化中心的特别支持。 本次导演将携两部新作与中国观众们见面,另一部作品《爱》将于5月21日至22日在大宁剧院上演。《觉醒》中的主人公沉睡于一株突然繁花盛开的枯木之下,从睡梦中苏醒后意识到必须面对比先前经历更为残酷的现实。 这部作品根植于个人经历,却延展至对众生焦虑与脆弱的呈现,通过内在节奏与温柔近乎哀怨的音乐——这种音乐引导演员进行仪式性的跌倒与重起舞步。《觉醒》献给所有那些曾经沉睡并再次醒来的人,也献给那些尚未醒来的人。 皮普·德尔邦诺 集演员、创作者及艺术总监于一身,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立皮普·德尔邦诺剧团,并创作多部先锋戏剧作品。近二十年来,剧团作品巡演足迹遍及威尼斯双年展、荷兰艺术节、香港艺术节等全球顶级艺术平台。2003年执导纪录片《战争》,次年荣膺意大利电影大卫奖。出版多部文学著作,戏剧与电影创作屡获国际权威奖项。
查看更多皮普·德尔邦诺《爱》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皮普·德尔邦诺创作的戏剧作品《爱》,该剧将于2025年5月21至22日在上海大宁剧院上演。该剧将作为2025上海·静安戏剧节展演剧目,于2025年5月21至22日在上海大宁剧院上演。本剧目由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意大利国家剧院出品,上海中演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并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海上文化中心的特别支持。 本次导演将携两部新作与中国的观众们见面,另一部作品《觉醒》将于5月24日至25日在大宁剧场上演。《爱》源自导演皮普·德尔邦诺与制作人伦佐·巴尔索蒂的相遇与友谊,二人最初旨在呈现一段以葡萄牙为背景的舞台叙事。然而,《爱》的维度超越地理边界,成为一场贯穿安哥拉、佛得角并深入观者精神领域的诗意漫游。影像语言与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欧亨尼奥·德·安德拉德、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及弗洛贝拉·埃斯潘萨等诗人的文本交织对话。 皮普·德尔邦诺 集演员、创作者及艺术总监于一身,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立皮普·德尔邦诺剧团,并创作多部先锋戏剧作品。近二十年来,剧团作品巡演足迹遍及威尼斯双年展、荷兰艺术节、香港艺术节等全球顶级艺术平台。2003年执导纪录片《战争》,次年荣膺意大利电影大卫奖。出版多部文学著作,戏剧与电影创作屡获国际权威奖项。
查看更多国际交流大师课-皮耶尔·路易吉·迪伦吉特大师班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荣幸呈现“国际交流大师课”,特邀杰出嘉宾皮耶尔·路易吉·迪伦吉特主讲。本次活动定于2025年5月19日在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举行,由该学院主办,并获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鼎力支持。 此次大师班将进一步促进中意音乐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观众将欣赏到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八位优秀学员——刘栋阳、王佐荣、苏志澎等——在迪伦吉特大师指导下演绎的意大利古典歌剧经典选段。 皮耶尔·路易吉·迪伦吉特 1969年生于安科纳,现居卡利亚里。曾受教于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与歌唱家:与盖达、科莱利研习艺术歌曲与室内乐;2003至2007年师从帕瓦罗蒂;另受雷蒙迪指导。1996年获伦敦皇家音乐学院莫扎特声乐专题大师班认证(导师尼古莱·盖达与科林·戴维斯爵士)。作为卓越的意大利男中音,曾亮相世界顶级剧院与音乐厅的高规格制作。合作艺术家包括佛朗哥·泽菲雷里、马丁·斯科塞斯、达里奥·福、莉莉安娜·卡瓦尼、林赛·肯普、卢恰诺·帕瓦罗蒂、阿诺尔多·福阿、保拉·加斯曼与保罗·波利。 浙江音乐学院 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声望的音乐舞蹈表演艺术学府之一。学院坐落于杭州西湖区象山,现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实行共建共管。
查看更多展览“Thrive in the Midst of Chaos”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展览“Thrive in the Midst of Chaos”,该展览于2025年5月16日开幕,并将面向公众持续开放至同年6月29日,由宁波Målet当代艺术空间策展与主办,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的大力支持。 这是一场围绕相同主题的艺术作品群展,并有佛朗哥·达加 、奥兰多·达加与帕特·马里诺几位杰出艺术家的参与。 在混乱的核心中成长,需要复原力、适应能力和积极心态的结合。无论是源于个人挑战、工作混乱还是全球危机,混乱都可能令人窒息。然而,它也提供了诸多成长与改变的机遇。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共同表达了抵御内外混乱以走向成熟的可能性。专注于这些普世原则,个体、家庭、社区乃至整个国家都能得以发展,并为自身及他人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宁波Målet当代艺术空间是一家致力于当代艺术的空间,旨在重新框定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与潜力。通过引发深度思考的各类艺术展览,Målet聚焦于对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 Zeitgeist(时代精神) 层面。这些展览不仅邀请观众探索内在自我,也关注可持续性与平等等主题,作为媒介,观众可借以发现如何为实现自身目标而行动。
查看更多都灵国际书展: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参与“意大利外交部主题展区”
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确认连续第三年参展第三十七届都灵国际书展,本届书展将于5月15日至19日举行。在意大利外交部与各驻外机构共同打造的数十场活动中,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受邀参与本届书展。 意大利外交部策划的系列活动将全方位展现外交实践:通过体育外交、出版业支持、国际组织职业发展、法律外交、设计与建筑推广、意大利语传播及文化外交等领域,向意大利本土及国际公众多维度展现外交图景。 该展区将于5月15日(周四)12:30开幕,公共和文化外交总司司长亚历山德罗·德佩迪斯将同作家、记者、学者、策展人及外交官参与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他将通过两场活动向书展观众展示文化处在中国华东地区开展的文化推广实践: 5月16日周五 11:00-11:45 《马可·波罗:奇迹之旅》 嘉宾:达仁利(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亚历山德罗·阿尔曼多(都灵理工大学) 主持:保拉·科尔多内(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 纪念马可·波罗逝世七百周年(2024) 5月18日周日 11:00-11:45 《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 嘉宾:恩里科·维琴蒂(意大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玛丽亚·皮亚尼贾尼(文化部);阿德里亚诺·蒙蒂·布泽蒂(图书与阅读中心);达仁利(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路易塞拉·阿尔扎尼(EDT出版社) 主持:乔瓦娜·塞格雷(都灵大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