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资讯|恰拉与佩蒂二重奏音乐会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由音乐家卢卡·恰拉与曼努埃尔·佩蒂的音乐会,该活动作为中国巡演的其中一站,将于6月28日在Blue Note Shanghai上演,之后还将在杭州继续演出。 小提琴与手风琴,克雷莫纳与卡斯泰尔菲达尔多;这两种乐器与意大利及其音乐传统紧密相连。小提琴魔法师卢卡·恰拉与非凡的手风琴演奏家曼努埃尔·佩蒂将从他们共同的意大利与地中海根源出发,联袂呈现一场令人着迷的音乐会。 卢卡·恰拉 出生于莫利塞大区的泰尔莫利,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小提琴家。他于1993年在安东尼奥·萨尔瓦托雷指导下取得小提琴学位,随后在菲耶索莱音乐学校学习。1996年,他移居美国,在印第安纳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跟随戴维·贝克学习爵士乐。其独特的风格使他成功在全球70多个国家的爵士乐、古典音乐和世界音乐节及音乐会系列中演出;从蒙特利尔爵士音乐节到香港演艺中心,从苏格兰凯尔特音乐节到里约热内卢的维拉-罗伯斯音乐节,从墨尔本爵士音乐节到迪拜歌剧院以及罗马的帕科德拉音乐厅。 曼努埃尔·佩蒂 6岁起在埃尔米尼奥·萨卢斯蒂奥大师指导下开始学习手风琴。1999年,他完成了手风琴课程,并开始在坎波巴索的L.佩罗西音乐学院学习钢琴。2017年,他在萨勒诺的马图奇音乐学院以优异成绩获得手风琴一级学位。2006年至2023年间,他曾是卡萨代乐团成员,担任手风琴手和键盘手;自2019年起,他还担任该乐团的音乐总监和编曲。2020年至2023年,他是Balamondo(一个致力于音乐融合与地方传统推广的国际性音乐节)的音乐总监、编曲、手风琴手和键盘手。2023年,他为卡萨代乐团创作了马克斯·加泽的 “Musicae et Loci” 项目的编曲。
查看更多2025上海国际电影节
适逢电影诞生13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本届电影节于2025年6月13日至22日举行,众多意大利与国际优秀影片将在上海43家影院以及长三角地区5座城市的5家影院上映。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特别受邀担任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他将携作品《天堂电影院》(1988)与《音魂掠影》(2021)亮相电影节,并于6月20日在上海影城SHO举行《天堂电影院》特别放映活动,在放映结束后与现场观众分享电影创作的洞见与思考,探寻光影艺术的表象与本质。 2025年正值中意建交55周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携手“银幕意蕴”项目精选七部近年佳作,展现这一美丽国度的历史、时尚、活力与思想纵深。 本次片单中,有本年度不可错过的时尚大片和女性佳作《钻石般的她》(2024);堪称21世纪米兰版《祖与占》的《弗兰克与尼娜的故事》(2024);再现费里尼尘封剧本的《从那不勒斯到纽约》(2024);摘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山区新娘》(2024);用奇幻与幽默的方式拍摄ICU病房的《患日将近》(2024);改编自真实故事意大利特工生死营救的《最后一轮谈判》(2025);以及《完美陌生人》导演的真人恋爱版头脑特工队《关于约会的一切》(2025)。 意大利电影周期间还将展映帕布罗·拉雷恩执导的《玛丽亚·卡拉斯 4K》(2024),该片以1970年代巴黎为背景,讲述五十年代传奇歌剧演唱家玛丽亚·卡拉斯的晚年生活。另精选两部纪录片:关于著名诗人战士加布里埃尔·邓南遮的纪录电影《邓南遮占领阜姆自由邦》(2025),以及朱莉·维耶执导的《永恒符号》(2025年)。此外展映两部短片:豪尔赫·迭伦·阿尔曼德执导的《墨鱼面》(2025)与罗伯托·卡塔尼导演的《木偶与鲸》(2024)。 另外,电影周同时推出4K修复版影史经典,特别聚焦卡洛·迪·帕尔马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等导演作品。本单元将呈现安东尼奥尼的《夜》(1961)与《放大》(1966),而其另一部荣获第2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红色沙漠》(1964),则在“宝格丽经典呈现:光影艺术传奇”单元中展映。该单元同时包含纪录电影《水与糖:摄影家卡洛·迪·帕尔马的生活与色彩》(2016),呈现这位摄影大师的生命轨迹与艺术成就,并放映其代表作《盗贼特蕾莎》(1973)。 “置身扩影”单元将展映大卫·拉普执导的VR影片《瀑布中的意大利影史》(2021),该片曾入围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R Expanded竞赛单元。 最后,“和合共生:中外电影的百年共振”单元则精选了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4K)》(1945),该片描绘了意大利人民反抗法西斯与德国占领的英勇斗争。 完整片单详见电影节官网:www.siff.com
查看更多演出资讯|《麦克白》 Macbettu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剧作《麦克白》,该剧由将于2025年6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上剧场(徐汇区肇嘉浜路1111号美罗城5层)上演。该剧由撒丁话剧院与人民剧团出品,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的支持。 该作品系意大利人民剧团创始人兼艺术总监亚历桑德罗·塞拉对莎士比亚经典剧目《麦克白》的全新演绎,采用全男班阵容并以撒丁语呈现。创作灵感源自撒丁岛巴尔巴吉亚地区狂欢节的摄影纪录——原始声响、仪式化动作与古老吟诵构成的场域,与莎翁悲剧世界中阴郁面具、血色意象、绯红酒液、祭祀舞蹈及迸发的原始力量形成艺术通感。撒丁语在此转化为诗性吟咏的载体,而极简舞台空间中唯见演员身体的戏剧张力。 亚历桑德罗·塞拉 硕士毕业于罗马大学戏剧艺术学,学位论文聚焦图像戏剧研究。1999年创立人民剧团。2009年推出首部青少年剧场作品《午夜王子》,该剧在意大利及海外完成超200场演出;2013年创作聚焦移民议题的《伟大旅程》。2017年先后推出荣获多项大奖的《麦克白》及实验性剧目《框架》。其执导作品通过人民剧团实现国内外巡演逾千场次。
查看更多讲座资讯|达仁利《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来自导域之奇迹》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来自异域之奇迹”讲座。该讲座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先生担任主讲人,将于2025年5月30日下午3点半在宁波大学安中大楼碧华厅举办。 十三至十四世纪的中国作为国际十字路口令人叹服,各类人员、商人、宗教人士齐聚于此,重现汉唐时期的交流盛况。多年来,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奢侈消费,元朝(1279-1368)都为各类物质交换和知识互通提供了最为广域的保障。得益于复杂高效的通信系统,交通圈得以形成,尤其是在高安全性和长距离性上,堪称空前绝后。彼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强大文明。 马可·波罗出生于威尼斯商人世家,在中国生活了17年(1274-1291),并留下一部讲述亲身经历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语名为《Milione》,法语名为《Le divisament dou monde》,英语则常被译为《The Travels》。马可·波罗并非十三至十四世纪唯一一位活跃于中国的意大利人,根据史料(多为拉丁语)记载,意大利商人彼得·迪·卢卡隆戈、乔瓦尼与弗朗切斯科·罗列丹、彼得·祖利安、卡特琳娜与安东尼奥·德·维利奥尼,以及多位方济各会宗教人士(若望·柏郎嘉宾、若望·孟高维诺、鄂多立克)都曾在不同时期活跃于汗八里(北京)、泉州、杭州和扬州。 本次讲座旨在呈现十三至十四世纪国际化氛围下的中国,在这里,各类学识得以传播与交流,其活跃程度令人钦佩,以马可·波罗为首的部分西方作家更是在亲临此地后,折服于璀璨的中华文明并对其盛赞不已。 达仁利 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东方学博士,曾在莱顿汉学研究所和鲁汶天主教大学学习,后在威尼斯大学与罗马外国语大学任教。他曾主持非洲与东方意大利研究所的图书馆及出版活动(2002-2011),2012年起成为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文化参赞。达仁利先生曾多次发表十七至十八世纪中意文化交流相关的出版物,并编写了《特雷卡尼哲学辞典》(罗马,2008-2009)中有关中国哲学的50余个词条。他曾担任展览《向东,丝绸之路上的城市、人与神灵》(罗马国家博物馆戴克里先浴场,2011年10月21日至2012年2月26日)以及展览《方济各艺术:十三至十五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巨作及亚洲土地》(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2015年3月30日至10月11日)的学术策展人及指导。2022年,他担任展览《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浦东美术馆,2022年12月21日至2023年4月9日)的策展人。2023年,他担任展览《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上海博物馆,2023年12月10日至2024年4月14日)和《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浦东美术馆,2023年12月12日至2024年4月12日)的策展人。2024年,他担任《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与展览《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上海博物馆,2024年11月23日至2025年3月30日)的策展人。2016年2月至2021年6月,他担任(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意大利驻蒙特利尔文化处处长,2021年7月起担任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
查看更多演出资讯|皮普·德尔邦诺《觉醒》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皮普·德尔邦诺创作的戏剧作品《觉醒》,该剧将作为2025上海·静安戏剧节展演剧目,于2025年5月24至25日在上海大宁剧院上演。本剧目由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意大利国家剧院出品,上海中演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并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海上文化中心的特别支持。 本次导演将携两部新作与中国观众们见面,另一部作品《爱》将于5月21日至22日在大宁剧院上演。《觉醒》中的主人公沉睡于一株突然繁花盛开的枯木之下,从睡梦中苏醒后意识到必须面对比先前经历更为残酷的现实。 这部作品根植于个人经历,却延展至对众生焦虑与脆弱的呈现,通过内在节奏与温柔近乎哀怨的音乐——这种音乐引导演员进行仪式性的跌倒与重起舞步。《觉醒》献给所有那些曾经沉睡并再次醒来的人,也献给那些尚未醒来的人。 皮普·德尔邦诺 集演员、创作者及艺术总监于一身,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立皮普·德尔邦诺剧团,并创作多部先锋戏剧作品。近二十年来,剧团作品巡演足迹遍及威尼斯双年展、荷兰艺术节、香港艺术节等全球顶级艺术平台。2003年执导纪录片《战争》,次年荣膺意大利电影大卫奖。出版多部文学著作,戏剧与电影创作屡获国际权威奖项。
查看更多演出资讯|皮普·德尔邦诺《爱》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皮普·德尔邦诺创作的戏剧作品《爱》,该剧将于2025年5月21至22日在上海大宁剧院上演。该剧将作为2025上海·静安戏剧节展演剧目,于2025年5月21至22日在上海大宁剧院上演。本剧目由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意大利国家剧院出品,上海中演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并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海上文化中心的特别支持。 本次导演将携两部新作与中国的观众们见面,另一部作品《觉醒》将于5月24日至25日在大宁剧场上演。《爱》源自导演皮普·德尔邦诺与制作人伦佐·巴尔索蒂的相遇与友谊,二人最初旨在呈现一段以葡萄牙为背景的舞台叙事。然而,《爱》的维度超越地理边界,成为一场贯穿安哥拉、佛得角并深入观者精神领域的诗意漫游。影像语言与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欧亨尼奥·德·安德拉德、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及弗洛贝拉·埃斯潘萨等诗人的文本交织对话。 皮普·德尔邦诺 集演员、创作者及艺术总监于一身,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立皮普·德尔邦诺剧团,并创作多部先锋戏剧作品。近二十年来,剧团作品巡演足迹遍及威尼斯双年展、荷兰艺术节、香港艺术节等全球顶级艺术平台。2003年执导纪录片《战争》,次年荣膺意大利电影大卫奖。出版多部文学著作,戏剧与电影创作屡获国际权威奖项。
查看更多展览资讯|西玛弗拉《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艺术家西玛弗拉的个人展览“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该展览于2025年5月10日在上海翡翠画廊开幕,将面向公众持续开放至2025年6月7日。展览由翡翠画廊主办,获得了NoName Studio Shanghai的特别支持。 此次展出的作品,乃是他在上海参与艺术家驻地项目的成果。西玛弗拉倾慕中国传统文化,从古代典籍中淬炼出符合东方审美趣味的动物符号,用以置换创作中原本形成的象征性表达。并且,这些新作在画面色调上也一改以往的幽暗与压抑,变得更为明亮与轻逸。这对他的艺术生涯而言,无疑也是一次“重生”。 里卡多·普罗斯佩里 里卡多·普罗斯佩里,艺名西玛弗拉,出生于佛罗伦萨,目前在此生活与创作。他自2000年起开始绘画生涯,曾就职于佛罗伦萨一家著名的修复工作室。2004年,他首次参加托斯卡纳地区的比赛和群展,随后几年迅速在意大利及国际舞台崭露头角。2008至2010年间,他旅居巴黎和德国,与多家画廊合作:2009年与佛罗伦萨的Ken’s Art画廊合作,次年携手波恩的Golkar画廊和柏林的Infantellina Contemporary画廊。他的作品被路易吉·佩奇当代艺术中心等机构收藏,并参加博洛尼亚艺博会、维罗纳艺博会、休斯顿艺博会等全球著名艺博会。
查看更多演出资讯|天堂电影院里的咏叹调——意大利大提琴吉他二重奏音乐会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天堂电影院里的咏叹调——意大利大提琴吉他二重奏音乐会”,该音乐会将于2025年5月9日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 本场音乐会包含埃尼奥·莫里康内与焦阿基诺·罗西尼的经典作品:两位意大利作曲家相隔数世纪,但他们的音乐与所伴随的影像密不可分:罗西尼为歌剧剧目注入生命,而莫里康内的配乐成就了电影史上多部伟大作品。 演出将致敬二者卓绝的艺术创造力,再现他们通过旋律讲述故事、激发情感,让影像栩栩如生的魔法。 艾丽卡·皮科蒂 14岁以优异成绩取得大提琴专业学位,入选2020年国际古典音乐大奖“年度青年艺术家”。她与华纳古典合作发行首张专业录音专辑,完成在意大利众议院蒙特奇托里奥宫举行的RAI国家电视台直播音乐会首演,并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青年功勋勋章。常年参与国内外专业音乐赛事,以独奏家与室内乐演奏家双重身份开展职业演出活动。 吉安·马可·钱帕 杰出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锡耶纳奇吉亚纳音乐学院,荣膺超过40项国际赛事桂冠。其艺术足迹遍布四大洲多个国家,成功举办多场音乐会及国际大师班。2014年获得“米凯莱·皮塔鲁加”国际大赛授予的“金吉他·青年杰出才俊”殊荣。
查看更多演出资讯|塞雷娜·布兰卡莱五重奏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艺术家塞雷娜·布兰卡莱的音乐会,于2025年5月9日在Blue Note Shanghai上演,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的特别支持。 塞雷娜·布兰卡莱作为当代灵魂爵士与节奏蓝调领域的标志性代表,其艺术特质完美融合严格遵循爵士乐本真精神的深层功底,以及富有自发性的即兴创作张力。 本场音乐会共呈现十八首曲目,包含卢奇奥·达拉的经典作品组曲,以及塞雷娜·布兰卡莱个人作品集中的代表作品《漂浮》与《缓慢的步伐》。 塞雷娜·布兰卡莱 身兼歌手、舞台表演者与作曲家三重艺术身份,其创作实现爵士乐与放克、灵魂乐及节奏蓝调的无界融合。曾与理查德·博纳、法布里奇奥·索蒂、阿尔伯罗西等国际级音乐人开展深度合作。2013年初登圣雷莫音乐节“新秀竞演”单元,2025年进阶“名家竞技”单元并最终获得第十名佳绩。 马西米利亚诺·马尔基奥 艺名:dropkick_m 鼓手、多乐器演奏家和音乐制作人。多年来,他凭借在 Akai MPC Live 2 打击垫上的卓越演奏技巧脱颖而出,并探索出了一种创新且多才多艺的音乐演绎方式。除了在意大利各大俱乐部进行个人现场表演外,他还与众多艺术家合作。自2024年起,他与塞雷娜·布兰卡莱合作,共同创作了多首歌曲。从那时起,他便开始随她的现场演出项目巡演,并在圣雷莫音乐节的舞台上为她伴奏。 马尔科·博托尼 钢琴家兼多乐器演奏家,毕业于音乐学院。他对其他乐器的好奇心源于在录音室的工作(以BNJMN的艺名从事编曲和作曲),并最终登上意大利最重要的舞台。 科琳娜·拉戈纳 年轻的西西里歌手兼词曲创作人,目前在罗马的圣路易斯音乐学院学习流行演唱。14 岁时,参加了 一个活动并获得了伯克利音乐学院课程的奖学金。去年,她登上了罗马音乐公园礼堂的舞台,随后在米兰的 Blue Note 参加了售罄演出。 焦尔达娜·佩特拉利亚 艺名:Nausica 就读于卡塔尼亚的音乐高中,主修声乐、钢琴和竖琴。她嗓音独特、才华横溢,尽管年纪轻轻,已参加过多个比赛、音乐节和演出活动,包括《X Factor》。
查看更多「亚平宁爵士夜语」 毛里齐奥·布鲁诺德三重奏巡演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毛里齐奥·布鲁诺德爵士三重奏的中国巡演,其中包含上海(2025年5月2日,Blue Note Shanghai)、南京(2025年5月3日,1701 Open Space)、温州(2025年5月15日,MOL&MOLE)以及杭州(2025年5月16日,The Good Cha)四站。 由意大利唱作人兼吉他手毛里齐奥·布鲁诺德、鼓手安东尼奥·福斯科与中国贝斯演奏家吴雯君联袂组成的三重奏组合,将借九篇乐章溯源跨文化音乐之旅,使欧陆爵士之典雅与东方乐韵之精妙交相辉映。 毛里齐奥·布鲁诺德 作为常年位居《Musica Jazz》和《JazzIt》排行榜榜首的音乐家,他是意大利最具知名度且涉猎最广的吉他演奏家及作曲家之一。其音乐创作涵盖电子乐、拉丁音乐及爵士乐领域,曾与众多国际音乐家开展合作。1993年与马西莫·巴尔别罗共同创立Enten Eller爵士乐团,该团体迄今已发行过13张专辑并拥有30年演艺历史。此外,他通过fingerpricking.net平台出版了两部专业教材,并长期为《Chitarra Acustica》杂志供稿。 安东尼奥·福斯科 安东尼奥·福斯科身兼鼓手、作曲家及教育家三重身份,其音乐风格融合了摇滚、蓝调、爵士与先锋实验元素。他已出版架子鼓专项研究教材一部,并在意大利及海外多地开展大师课与研习班教学活动,现担任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爵士系专职教师。 吴雯君 作为贝斯演奏家、作曲家及吉林艺术学院现任教师,吴雯君获得伯克利音乐学院全球爵士学院硕士学位,师从达尼洛·佩雷斯、约翰·帕蒂图奇等著名音乐家。2019年成立个人三重奏组合,并于2020年发行专辑《Panorama》,曾参与多项国际爵士音乐节并多次与海内外知名音乐家开展合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