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讲座】
9月2日星期六,正值艺术大展“基里科&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进行之际,南京大学白龙(Andrea Baldini)教授将在上海艺仓美术馆举行相关讲座《创造真实:基里科与莫兰迪作品中的“形而上绘画”》。
乔治•德•基里科与乔治•莫兰迪是形而上画派的两位杰出代表,对当代艺术的后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西方美学思想的主流观点由柏拉图定义,他认为艺术仅仅是对自然的模仿;本次讲座将通过分析西方美学的基本思想与“形而上绘画”的关系,以此来试图解释“形而上绘画”的概念。
【主讲人】
白龙(Andrea Baldini),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美学与艺术理论副教授,曾是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国际交流博士后研究员及“改变中国的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 in Changing China)”研究项目成员。他从2015年起担任“金陵艺术家驻地计划(Jinling Artist-in-Residence Program)”协调员,致力于促进中国和意大利的文化交流。白龙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艺术和美学哲学,尤其是与应用伦理、批判理论、形而上学、社会和政治哲学、公共政策以及视觉文化相交叉的研究领域,他所做的研究的关键焦点是公共领域内社会参与的艺术实践,专注于公共艺术和街头艺术。近期,他还在《视觉文化杂志(Journal of Visual Culture)》和《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上发表了文章。此外,白龙教授也是一名独立策展人,专攻跨文化交流。
【讲座摘要】
《创造真实:基里科与莫兰迪作品中的“形而上绘画”》
主讲人:白龙(Andrea Baldini)教授
在乔治•德•基里科与乔治•莫兰迪两位艺术家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各自都曾在某个时期倾向于创作“形而上绘画”(Metaphysical Painting)。他们两位是此种艺术风格的杰出代表,并对20世纪初期的西方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事实上,“形而上绘画”对于当代艺术的后期发展有着比一般认识下更为深刻的影响,包括:历史前卫主义、超现实主义、观念艺术等。究竟什么是“形而上绘画”?本次讲座正试图解释这个问题,通过阐明这种风格与西方艺术理论、艺术哲学的核心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可能的答案。自柏拉图开始,艺术通常被视为是对自然的模仿,然而,基里科和莫兰迪旨在创造一种崭新的而且更为忠实的(理解)现实(的方式)。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提出了他最著名的一项艺术理论。对于柏拉图而言,艺术只是一种对自然物体的模仿,即,对我们在世界上看到的事物的模仿:自然景观、动物、人类等等。由于柏拉图认为经验主义的真实是基于理念世界的基础而模拟出来的,因此,艺术两次失去了真实性。在柏拉图看来,画一张床其实上是在复制一个复制品:因为它模仿的是基于实际经验的床,而基于实际经验的床模仿的则是床这个概念。柏拉图对艺术的摈弃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他认为艺术是具有欺骗性的,而且更普遍来说,这种观点对于西方艺术理论与表现的影响极其深远,以至于很多人将写实表现中的精确性当做是艺术史的最终目的。19世纪末左右,艺术家开始对绘画发出挑战,因为从表面上看,绘画是艺术与模仿之间的本质联系。抽象派绘画以及法国艺术家杜尚的挑战动摇了这种假设。了解这些发展,可以领会“形而上绘画”更深层次的意义。
事实上,从“形而上”一词中已经揭示了基里科与莫兰迪所追求的那种转变。“形而上”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对某一学科分支的定义,与真实的最终构成密切相关。它研究的是存在的本质。“形而上绘画”提出的是一个特殊的形而上学概念,与传统上西方哲学的主流理论完全不同。受到尼采与叔本华论著的影响,基里科与莫兰迪创造了一种表现世界的方式,在这种表现形式内揭示了一种更深刻的智慧:它预言了那些位于经验主义真实与概念逻辑之后的隐藏含义。这个世界里没有人类,事物以它们最根本的形式存在着。这种静默有形的自然景象悄悄地传达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信息,而这信息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类生活没有任何最终意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唯一注定的未来就是死亡,默认接受我们自相矛盾的存在状态并不意味着更大的安慰。通过“形而上绘画”,人们试图表现出这种无可安慰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