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来沪
值此上海大剧院诞生二十周年之际,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将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为中国观众献上舞剧《堂·吉诃德》的精彩演出。(堂吉诃德预告片欣赏) 芭蕾舞剧《堂·吉诃德》改编自17世纪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的同名小说,于1869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首次公演,该版本由奥地利音乐家明库斯作曲、法国舞蹈家彼季帕编舞。此后,无数杰出舞蹈家尝试改编演绎,其中就有伟大的俄罗斯芭蕾舞大师鲁道夫·努里耶夫的编舞版本。1966年,努里耶夫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首次演绎了《堂·吉诃德》,该版本旋即成为了世界各大剧院的经典剧目。1987年,努里耶夫版《堂·吉诃德》入选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隶属于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历史悠久而辉煌,早在1778年歌剧院诞生之前芭蕾舞团就享有深厚的传统。目前舞团由费雷德里克·奥利维耶里担任艺术总监,首席舞者是罗伯托·波雷以及斯韦特兰娜·扎哈罗娃。 此外,罗伯托·波雷将于今年11月13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带来芭蕾GALA《罗伯托·波雷和朋友们》。 地点:上海大剧院时间:2018年8月31日/9月1日/9月2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选座购票
查看更多讲座:意大利意象派导演作品登陆中国大戏院
去年,德国戏剧“梦之队”柏林邵宾纳剧院携欧洲戏剧“恶魔”导演罗密欧·卡斯特鲁奇作品《俄狄浦斯》来到中国,时隔一年,卡斯特鲁奇个人剧团拉斐尔剧社将首次登陆中国,参加2018年中国大戏院开幕演出季 暨 国际戏剧邀请展——参展剧目《亲爱的我们》(又名:《不可自理的生活》),以一场意向风暴席卷上海。 讲座信息 时间:2018年7月21日下午2:30-4:00地点:中国大戏院(牛庄路704号)意大利语讲座 中文翻译 主讲人 习尔瓦诺・沃尔托利那 戏剧导演兼教育专家,1972年出生于意大利,现工作生活在法国里昂。从1995年开始,加入拉斐尔剧团,至今已和卡斯特鲁奇合作了近20余年。他负责培训新演员,并作为助理导演,参与包括”On the Concept of face regarding the son of God”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以及”Julius Caesar. Spared parts”等剧目的国际巡演。2013年在里昂创立个人剧团SPINA,作品在法国和意大利两地演出。 讲座报名 微店将于7.15(周日)14:00开放预约通道~! 剧情简介 《亲爱的我们(不可自理的生活)》 舞台展示的是一个当代欧洲的中产阶级房子的室内格局,地面和家具都是白色的,电视打开着,舞台最深处那面墙上是一张巨大的神像,一对父子,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儿子就是当代欧洲社会的一个标准的中产阶层人士,舞台上展示了年老的父亲的病弱,儿子在收拾“残局”和照顾父亲,几次三番之后,儿子开始崩溃,这段父子关系也开始失控和崩溃。
查看更多话剧:意大利意象派导演作品登陆中国大戏院
《亲爱的我们(不可自理的生活)》(意大利) 中产阶级的失控与崩溃天才导演卡斯特鲁奇携个人剧团首次登陆中国上海演绎意象派戏剧风暴 剧目简介 舞台展示的是一个当代欧洲的中产阶级房子的室内格局,地面和家具都是白色的,电视打开着,舞台最深处那面墙上是一张巨大的神像,一对父子,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儿子就是当代欧洲社会的一个标准的中产阶层人士,舞台上展示了年老的父亲的病弱,儿子在收拾“残局”和照顾父亲,几次三番之后,儿子开始崩溃,这段父子关系也开始失控和崩溃。这部作品反映了拉斐尔剧团的立团之本:宗教并非一种神秘且纯理论的彰显,而是某种剧场艺术能从中提取养分的所在。观众,仿佛成为外在宇宙的试剂,经历着所有这些由分散化符号所构成的多层次、互相矛盾,甚至令人尴尬的关系。 导演:罗密欧•卡斯特鲁奇 罗密欧・卡斯特鲁奇(Romeo Castellucci)是意大利著名意象派戏剧导演,他创造了一个建立在整体艺术基础之上并以一种完整的感知为目标的戏剧形式。同时他也是舞美,服装设计和灯光设计师。除此之外他还撰写了各种关于执导的理论文章。他的戏剧注重于一种颠覆文学性为第一位的戏剧作法,因而成为一种更为复杂而灵活的艺术形式,一种如同音乐,雕塑,绘画或建筑般画面感极强的戏剧作品。1981年他创立拉斐尔・桑兹奥剧团并因其激进的审美价值和其作品的深刻人性而被国际公认为当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自2006年起,罗密欧・卡斯特鲁奇广泛的参与歌剧项目的编排,并且被频繁的邀请加入极富胜名的剧场、歌剧院及艺术节,在此期间他的作品和足迹遍布各大洲五十余国家。 演职员表 演员:吉安卡洛・波拉斯、塞吉欧・斯卡拉特拉偕同:维托・马特拉、安德雷・丹尼尔・班齐亚音响:阿尔贝托・伊莱纳灯光:贾科莫・戈里尼、卢西亚诺・特来比舞美及道具:维托・马特拉、安德雷・丹尼尔・班齐亚 戏剧解读 这是一个开始。我想见到他——长久以来都“不在场”的耶稣。耶稣的面孔并不存在,但我可以从绘画和雕塑作品中看到。我知道从前有很多画家耗费毕生心血试图呈现出耶稣嘴边掠过的那一丝不可言喻的、难以察觉的惋惜。如今呢?如今他不存在。对我而言,我最想表达的是人的欲望,将人的欲望和耶稣基督的面孔放在一起,意味着“我要待在耶稣面前”。这句话,最令我惊叹的部分正是开头的“我要”。 ——Romeo Castellucci(导演) Romeo Castellucci导演的作品再次导向了人类史上的一个重要形象:耶稣基督。世界大部分地区皆以他的降生作为纪年的开端。戏剧《亲爱的我们(不可自理的生活)》(直译:有关上帝之子的面孔的反思)中的耶稣基督肖像画以文艺复兴绘画为基础,准确说是描述耶稣受鞭刑之后Ecce Homo 《试观此人》一幕的作品。根据传统,在这一刻,耶稣基督直视着观众的眼睛,他散发出的感召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的凝视就像是一种质问。在无数目光交汇之时,耶稣基督的画像变成了人类的画像,上帝之子似乎变成了一个普通人甚至是观众本人。就这样,在剧中,耶稣基督的目光变成了一种光,照亮一切,使得人类的种种行为暴露无遗,无论好坏,无论是令人不齿的劣迹还是光明磊落的懿行。 本剧并非在讲述耶稣基督或表达崇拜之情,既没有妄图批判社会,也绝不想随意引发争议。此外,Romeo Castellucci导演始终与神秘主义保持距离,无意掩饰或揭露任何,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本剧刻画的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在其他人面前赤身露体的人,而在这个人面前,其他人也不得不卸下伪装,赤裸相见。 该剧分化出了多个演出版本,几个版本之间相互独立而存在,但都指向同一个主题,是作品《牧羊人的黑色面纱》的序曲篇。 本剧剧名源自耶稣基督的面孔形象。他的面孔,是如此深刻地存在于数百万人的集体记忆之中,如此含蓄隐秘以至于几乎难以察觉;这种存在甚至超越了人类意识与科学,超越了情感与历史,根深蒂固、不可或缺,无论你是否愿意。耶稣基督这个名字包含了太多太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数千年经验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事实上,本剧探讨的主题是制作方Raffaello Sanzio剧团的经典题材:宗教,以其特有的符号和行为为灵感构想出的宗教,这也是戏剧本身共同的根源所在,并不包含任何神秘主义或神学意味。 剧场介绍 中国大戏院成立于1930年,历经六年的修缮工作后终于重新向公众开放。中国大戏院原名三星舞台,是上海四大京剧舞台之一。今年,为庆祝中国大戏院的新生,6月至9月的开幕演出季将邀请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剧目,为观众带来五十余场精彩绝伦、难得一见的开幕大戏。 票务: EN: 点击链接 CN: 点击链接
查看更多音乐会:意大利无伴奏人声乐团Mezzotono中国巡演
Mezzotono是一支意大利无伴奏人声乐团(即阿卡贝拉音乐组合),将在中国各城市展开巡演。Mezzotono在华东地区的巡演将从7月13日开始,经过多个城市,到7月24日为止。该组合成员包括Fabio Lepore, Andrea Maurelli, Marco Giuliani, Daniela Desideri以及Gaia Gentile,演唱形式为阿卡贝拉,其演唱曲目丰富,曾经在32个以上不同国家表演过意大利传统音乐的经典曲目。2008年,Mezzotono获得了意大利瓦雷泽阿卡贝拉音乐节“Solevoci”冠军,在极负盛名的奥地利欧洲音乐节“Vokal Total”上也荣获金奖。 2018年中国巡演音乐会(华东地区): 13/07 绍兴 Shaoxing Shaoxing blue sky Theatre18/07 常州 ChangZhou Changzhou Grand Theatre20/07 苏州 SuZhou Suzhou Poly Theater21/07 常熟 ChangShu ChangShu Grand Theatre22/07 无锡 WuXi WuXi Grand Theatre24/07 温州 WenZhou WenZhou Grand Theatre 一起来看看Mezzotono的表演吧!
查看更多恩佐·法瓦塔四重奏音乐会
恩佐·法瓦塔是来自意大利撒丁岛的著名萨克斯风演奏家,尤其擅长高音萨克斯风。同时也是作曲家,为电影、广播剧、戏剧作品和纪录片创作原创音乐作品。他的音乐风格是流行音乐和前卫音乐的结合,曾在意大利和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节中演出。 法瓦塔曾经和Dino Saluzzi, Enrico Rava, Trilok Gurtu, Miroslav Vitous, Lester Bowie, Art Ensemble di Chicago, Metropole Orkest, Dave Liebman, Guinga, Omar Sosa, Django Bates, Mulatu Astatke等多位艺术家合作过唱片及现场演出,共发行了16张唱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为博物馆和艺术展创作的“声音的风景”项目。同时法瓦塔也是Musica sulle Bocche国际音乐节的艺术总监。 恩佐・法瓦塔、达尼罗·加洛、乌特·甘地和恩里克·扎尼⻄等国际知名音乐人一起组成了四重奏乐队,他们拥有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将创新音乐创意与恩佐·法瓦塔的经典曲目有机结合,通过米隆加和探戈的曲调以及撒丁岛典型的地中海风格旋律,自由展现了音乐的诗意、精湛的技术、活力与和谐以及高水平的爵士乐。 乌特·⽢地 ⿎⼿,打击乐手、作曲家。1978年开始逐渐走进爵⼠乐的世界。八年中,他⼀直是 Enrico Rava五重奏组“电⼦五人组”的成员,曾在意⼤利、欧洲、加拿大和⽇本巡回演出。他在著名爵⼠厂牌ECM参与录制了了多个音乐项目。此外,他还为戏剧作品合成了视频和配乐。 他还制作、剪辑⾃⼰的唱⽚作品。 达尼罗·加洛 贝斯手。多才多艺的贝司手达尼罗不仅演奏低⾳贝斯还精通电贝司和低⾳吉他,低⾳巴拉莱卡琴和低⾳鲁特琴。他参加的⾳乐项⽬十分多元化:从爵⼠乐到民族⾳乐,即兴创作和演奏甚至前卫⾳乐、实验⾳乐。他是⾳乐家团体El Gallo Rojo的创始人之⼀,并参与指挥组织了几个⾳乐项⽬(比如Guano Padano三重奏),这给他带来了国际奖项与荣誉。他在2010年被评为月刊“Top Jazz”的最佳意大利低⾳贝斯手。 恩里克·扎尼⻄ 钢琴家。扎尼⻄1990年出⽣于罗⻢。毕业于意⼤利拉奎拉⾳音乐学院时,他只有15岁。第一次公开演奏后,这位有才华的⻘年⾳乐家已得到众人的认可。之后以罗⻢为中⼼,他开始一系列的演出和⾳乐会。⼀位记者有感于他的才华,将他介绍给一位⾳乐经纪人。不久之后,他发⾏了第⼆张专辑,名为“⽣活”的三重奏作品,由爵⼠唱片⼚牌Cam Jazz发布。从那时起,扎尼⻄不断参与表演及音乐项⽬,确⽴了自⼰作为顶级爵⼠乐手的地位,获得许多奖项,其中2012年获“顶级爵⼠乐⼿奖(Best Top Jazz Talent)”。
查看更多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
开票时间:6月9日星期六 放映日程: 意大利影片排片表 电影节完整排片表 主竞赛单元“金爵奖”入围影片: 保罗·弗兰奇《给自己的情书》 影片《给自己的情书》沿袭了安东尼奥尼和维斯康蒂的艺术风格,讲述了两种孤独,描写了一种资产阶级的困境:看似接纳一切的围墙,实则压抑到令人喘不过气来。马西莫是都灵著名建筑师曼弗雷迪的继承人和义子。而曼弗雷迪真正的女儿其实是极具天赋的建筑师弗兰切斯卡,出于对父亲的失望,她放弃了事业,跟随父亲认为配不上她的丈夫搬到了法国。当弗兰切斯卡回到都灵看望父亲时,父亲交给她一项任务:协助马西莫的事业,完成城郊一幢奢华别墅的装修工作。曼弗雷迪并不知道(或许其实他知道),在马西莫和弗兰却斯卡之间将产生一种强烈的相互吸引力,这也许是出于个性的相似:两人都很内向,害怕放纵自我,惧怕无法预期的生活。 竞赛单元“一带一路”电影周入围影片: 劳拉·比斯普里《我的女儿》 本片围绕着三位女主人公展开,深刻地探究了为人母的秘辛,讲述了三位女性角色相互替代、相互找寻、相互靠近又相互远离、相互关爱又相互憎恶的历程。故事发生在意大利撒丁岛,十岁的维多利亚和母亲缇娜关系非常亲密;而在郊外破败的房子里生活的安杰丽卡,则是维多利亚的生母,她常常喝的酩酊大醉,她渴望情感,但接近她的男人却只热衷于性。当年,缇娜留下了孩子,赶走了安杰丽卡,只希望可以永远摆脱掉这个女人。但维多利亚得知真相的风险却一直潜在,尤其是当她和安杰丽卡开始越走越近时…… “聚焦意大利”单元: 安娜雷塔·桑布拉诺《战争之后》 新人导演的处女作,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意大利因武装斗争遭受的深刻创伤。在一次恐怖主义伏击中一位大学教授不幸丧生,随后,早前被判处无期徒刑并流亡法国的前极左翼军人马可,被意大利政府指控是此次暗杀行动的幕后主使之一,并要求法国方面尽快引渡嫌犯。马可不再坐以待毙,决定设法带着未成年的女儿维奥拉一起逃到拉丁美洲。在意大利国内,马可的母亲、妹妹和当法官的妹夫则变成了媒体关注的漩涡中心…… 瓦伦蒂娜·佩蒂西尼《爱恨情仇》 本片讲述了在宁静的文明社会瑞士发生的最严重的丑闻之一,改编影片的背后是一件瑞士以外的社会基本无从了解的事件。安娜是一家养老院的看护,汉斯是她的助理,这家养老院原来是一个孤儿院,他们的童年被圈禁在这里,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说,孩子们过着囚徒一样的黑暗生活。随着格特鲁德的重新出现,儿时的恐怖似乎正卷土而来。养老院变成了从前的状态:一家离家出走的流浪儿童收容所、一个由格特鲁德领导的人口优生计划的实施圣殿。被困在此的安娜更是深陷于痛苦的童年生活无法自拔,她开始重新着手调查好友弗兰奇斯卡的下落,事实上,她从未停止过寻找…… 莱昂纳多·迪·科斯坦佐《闯入者》 迪·科斯坦佐导演再一次回到了他熟悉的题材,并证明了他非凡的导演才华。本片聚焦于志愿者的世界,一个日常直面麻烦问题的群体。故事发生在当代的意大利那不勒斯。乔万娜是一位社会工作者,每日都必须面对这座城市的种种社会问题。她所管理的庇护中心为孩子们在放学后提供了一个成长和游戏的安全区,否则他们有可能过早地沦为那不勒斯黑手党的帮凶。有一天,在乔万娜的允许下,两个孩子的母亲玛丽娅被收留在庇护中心的一间单间里 ,然而,乔万娜不了解的是,这个年轻女人实际上是一位黑手党头目的妻子,并且因为一桩凶杀案而被四处搜寻…… 保罗·塔维亚尼、维托里奥·塔维亚尼《私事》 本片由塔维亚尼兄弟改编自意大利文学中的“圣经”之一、贝皮·芬格奥的经典著作《私事》,基于兄弟俩在电影方面的长期合作以及对二战与意大利游击斗争的深刻认识,影片充满了典型的塔维亚尼式艺术风格。当游击队员米尔顿回到与爱人弗尔维亚相识的庄园后,他发现爱人和自己的好友兼战友乔治之间或许产生了私情。为了从乔治身上得到一个明确的解释,米尔顿开始了一段穿越朗格地区雾霭沉沉的田野之旅,这也是一段认知的过程:认识自我,认识人心,认识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法比奥·格拉萨多尼亚、安东尼奥·皮亚查《西西里鬼故事》 皮亚查和格拉萨多尼亚以惊人的导演天才打破了同类型电影的流俗,并成功保留了影片的魅力。露娜是一个热爱绘画的西西里姑娘,她正和同学朱塞佩热恋中,尽管露娜的父母(尤其是瑞士出身的严厉的母亲)很反对他们交往,因为朱塞佩的父亲和黑手党有所牵扯。突然,朱塞佩(与朱塞佩·德马太同名)在某一天下午和露娜在一起时离奇失踪。露娜很心焦,(为了找到爱人)不惜和父母、同学、甚至是最要好的朋友发生冲突。她确信朱塞佩一定会得救,这种信念其实是出于她奇怪的梦境和一件可怕的遭遇:就在露娜快要在一个湖里溺死时,她似乎在一个水下洞穴里发现了失踪的朱塞佩。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神奇,甚至更为可怖……本片制作团队还包括意大利著名导演保罗·索伦蒂诺的御用合作者:杰出的剪辑师克里斯蒂安·特拉瓦约里和摄影导演路卡·毕格兹。 “世界新潮”单元: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定理》 一个米兰富裕工厂主之家因一位神秘访客而发生了巨变。客人是一位二十五岁左右、沉默寡言但极富魅力的年轻人,他不仅获得了女主人的好感,而且和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女儿、儿子、女佣以及男主人都发生了关系。和这个年轻人在肉体上、精神上亲密接触后,每个家庭成员都意识到:无论是自身存在还是人类的本性都是虚无的、毫无意义的。客人离开后一切都改变了:母亲开始自我放纵,与不同年轻人随意发生关系;女儿患上了神经性紧张症;儿子离家出走,开始探索绘画艺术;男主人将工厂交给工人,自己在米兰火车站脱光衣服,最后消失在沙漠中;女佣原来只是个平凡的农妇,此时却似乎显现了神迹,像圣人一样漂浮在空中…… “多元视角”单元: 扬·扎拜尔《三牙峰》 丽亚和丈夫分开后交了一个新男友亚伦,他们俩决定带着丽亚的儿子特里斯坦一起去意大利三牙峰山脚下度假。特里斯坦今年八岁,和生父感情很好,一天会通好几次电话。他和亚伦之间的关系很矛盾:一方面他们俩相处的不错,另一方面他觉得亚伦是想取代父亲的位置。丽亚和亚伦对孩子的感受心知肚明,并努力维持关系融洽,直到一次探险使得三人不得不面临极其危险的处境时,表面上的和谐被打破了…… 迈克尔·莱德福《寂静之乐》 主人公阿莫斯·巴尔迪的原型是意大利音乐家安德烈·波切利:他拥有与生俱来的美妙嗓音,从小就显露了极高的声乐天赋,但一出生便因眼疾而导致视力严重受损。因为眼病,小小年纪的阿莫斯经历了许多痛苦的治疗手术。随后,阿莫斯与家人分离,进入盲人学校开始学习盲文。有一天,他被球砸中了头部从此全盲。尽管如此,阿莫斯没有放弃。如今音乐和歌唱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本片取材自安德烈·波切利自传体小说。 “官方推荐”单元: 安德烈·帕劳洛《汉娜》 汉娜曾经有丈夫,有儿子、孙子。她是一个普通的家政女工,养了一条狗,定期去游泳池健身。直到有一天,她的人生发生了转折。给狗狗洗澡、买花、晾晒衣服……从前这种平凡而宁静的琐碎日常突然失去了意义。丈夫入狱,汉娜变成孤身一人,儿子也疏远她。而且,一种压倒性的、无法与外人言说的猜疑也渐渐笼罩了她自己的生活:她的丈夫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似乎只有自己才相信他是无辜的?饰演女主角的夏洛特·兰普林凭借此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后。
查看更多Fabrizio Bosso四重奏·上海音乐会
5月27日,意大利乐队“Fabrizio Bosso四重奏”将登陆上海Uva酒吧,本次演出由翁布里亚爵士音乐节主办,与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及文化处、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旅游部、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合作推出。 登陆上海之前,Fabrizio Bosso四重奏已经在北京举办了两场音乐会之后:第18届“相约北京艺术节”上,意大利及翁布里亚爵士音乐节是主宾单位。 小号手Fabrizio Bosso与钢琴家Julian Oliver Mazzariello、鼓手Nicola Angelucci、贝斯手Jacopo Ferrazza一起组成了“艺术状态”四重奏。在他们的节目单中,除了标准曲目和即兴创作之外,也蕴含了Fabrizio Bosso的独特风格,他鲜明的特色在原创曲目中尤为突出,例如Rumba for Kampei、Mapa、Black Spirit、Dizzy’s Blues 或Minor Mood;除了优异的个人特质以外,小号手Fabrizio Bosso也为每位音乐家留出空间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这反映出了他作为乐队引导者卓越的领导能力。 Fabrizio Bosso五岁时开始学习小号演奏,从此开启音乐生涯并大获成功。他曾与知名音乐厂牌Blue Note、Blue Note Japan、Verve / Universal等合作,并与全世界众多重要艺术家一起进行过演出。 演出将在5月27日晚8:30在上海Uva酒吧(陕西北路819号,近康定路)进行。预约请通过Uva 酒吧微信账号或致电18018628320。
查看更多讲座:“双屏幕: 1960年至今的意大利艺术电影及影像”
5月26日18:00,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将举办“双屏幕: 1960年至今的意大利艺术电影及影像”活动。此次活动包含讲座及影片放映,旨在回顾近六十年间意大利视觉艺术与影像艺术实验的发展历程。 主讲人布鲁诺·迪·马里诺和老罗将回顾并概述意大利近六十年来一百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涉及到的影片类型包括电影长片、短片、超短片、动画、found-footage作品、Land-Art大地艺术的先锋实验等。这些作品集结在一起,构成了过去几十年艺术影像发展的一幅生机勃勃、错落有致的全景画。两位艺术家期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方式,为观众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甚至不客气地说,提供一个教科书式的范本,帮助观众理解意大利艺术影像实验,为观众还原一个窗口,感受技术、风格变化多端的观影体验,将各位艺术家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以最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来。 为什么说是“双屏幕”呢?因为项目涉及到的话题是双向的:一侧是运动的图像,另一侧是视觉艺术;两种表现形式在同一位艺术家的想象中相遇时,产生了激动人心的相互干扰与影响。屏幕,既是放映平面,又是一层滤网,在隐藏什么的同时揭示什么,屏幕由此变成了一个无穷无尽的界面装置。 但其实这个标题也蕴涵着另一种双重性,也就是“电影”与“影像”的双重性,这两种装置相继产生、并立发展、偶尔还会产生重叠。随着这两者共同走向电子化,我们如今使用的这两个词语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两个词有利于我们理解审美和技术方面的某些重要阶段。 讲座上展映的电影与影像资料(完整版或节选版): – 《你好,米开朗杰罗》(乌戈·奈斯波罗,1968-1969);– 《光线的色彩》(布鲁诺·穆纳里&马切洛·皮卡多,1963)– 《热土》(卢卡·帕代拉,1967)– 《纽约》(节选版)(弗兰克·安杰利,1969)– 《贼喜鹊》(朱里奥·贾尼尼&艾曼纽尔·鲁扎提,1964)– 《纪念品》(马里奥·斯基法诺,1967)– 《犹疑的确认》(吉安弗兰克·巴鲁克罗&艾伯特·格里菲,1971)– 《我的玻璃眼睛》(保罗·治利奥,1971)– 《时间流逝》(米凯勒·散彬,1978)– 《哭泣的电视机》(法比奥·毛利,1972)– 《从前有个国王》(欧吉尼奥·卡密,1973)– 《Raisat倒数》(主编:马里奥·萨索,1991-1992)– 《威尼斯电影节的符号》(吉昂路易奇·多卡佛内都,1999)– 《起源与积淀》(Studio Azzurro,1997)– 《潜艇实验1967》(维吉里奥·维洛雷西,2013)– 《美狄亚》(莱昂纳多·卡拉诺&阿兰·帕洛尼,2017)– 《圣西罗》(尤里·安卡拉尼,2014)– 《罗马全景》(齐默·弗雷,2004)– 《易碎》(Masbedo,2017)– 《可怜的杰里》(拉·迪马蒂诺,2017)– 《变迁:不可能的时间》(Faltform,2011)– 《我的兄弟扬》(吉安路卡·德瑟里奥&玛西米利安·德瑟里奥,2004) 本次活动按预约免费入场(点击查看主讲人介绍)。
查看更多第一届世界意大利电影周——“新现实主义的源与流”
第一届世界意大利电影周 2018年将迎来第一届世界意大利电影周.“世界意大利电影周”由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文化活动部联合电影行业众多重要机构组织共同推动,旨在向海外推广宣传高品质的意大利电影作品。五月的最后一周,在全世界所有驻有意大利国家外交/文化机构代表处的城市,都将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纪念意大利电影长久以来的伟大传统,活动类型包括电影放映、讲座、展览、联欢会等。此外,意大利是荣获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最多次的国家,这也反映了意大利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认可。在华东地区,首届世界意大利电影周的庆祝活动将分为两个阶段:首先,5月25日起至27日三天,在南京将举办“新现实主义的源与流”影展,展映的作品标志着二战后意大利电影一个黄金时期的开端。随后,6月下旬在上海将举办一个国际电影节的相关影展,展映多部近年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电影节上崭露头角的优秀意大利影片,涉及的电影节包括威尼斯电影节(意大利最重要的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以及洛杉矶电影节等。“新现实主义的源与流” 影展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南京大学、TPM紫麓戏剧空间、米兰电影档案馆合作举办,地址是TPM紫麓戏剧空间戌度剧场以及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逸夫馆。 “新现实主义的源与流”展映影片 《火山边缘之恋》Stromboli, 1950, 罗西里尼Rossellini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Roma, città aperta, 1945, 罗西里尼Rossellini 《卡比利亚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 1957, 费里尼Fellini 《洛可兄弟》Rocco e i suoi fratelli, 1960, 维斯康蒂Visconti 《大路》La strada, 1954, 费里尼Fellini 《罗马妈妈》Mamma Roma, 1962, 帕索里尼Pasolini 《偷自行车的人》Ladri di biciclette, 1948, 德西卡De Sica 《米兰奇迹》Miracolo a Milano, 1951, 德西卡De Sica 《擦鞋童》Sciuscià, 1945, 德西卡De Sica 《战火》Paisà , 1946, 罗西里尼Rossellini 日程安排 […]
查看更多献给孩子的插画展:从博洛尼亚到上海
2018年5月1日至7月9日,朵云轩美术馆(天钥桥路1188号)将举办“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中国巡展——2017插画作品展暨半世纪大师作品回顾展”活动。该巡展从北京出发,将在中国多个城市与观众见面,上海站则由朵云轩美术馆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合作举办。为了庆祝博洛尼亚插画展成立50周年,此次特展汇集了2017年博洛尼亚童书展众多艺术家和插画家的原创作品,以及前几届展览中优秀作品的复制品。此次书展及插画展的代表图案是一只名叫Chimera的怪兽,由插画家丹妮拉·卡斯蒂亚诺与画家奇亚拉博共同创作。 博洛尼亚插画展为全世界插画家提供了一个交流想法、寻找灵感的优秀平台,也是国际出版界的盛会。该展览为推广出色的插画作品起了重要作用,届时,将有成千上万的参展者可以在展会上欣赏美丽插画。此外,展览将出版作品集《年鉴》(Annual),让更多的公众有机会了解这些作品。《年鉴》对于所有儿童读物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本重要的参考资料,因为它展示了插画风格的演变历程,以及不同区域和文化对插画艺术的影响。《年鉴》意大利语版及英文版由柯拉伊尼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博洛尼亚插画展诞生于1967年,是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的核心内容,今年,童书展参观者达1300名,共举办了250场活动,官网访问人数达一百万人。在BolognaFiere与上海新闻出版局、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环球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签署的最新合作协议框架下,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了今年的博洛尼亚童书展;相应地,BolognaFiere则将负责2018年第6届上海国际童书展的主办工作,展览将于今年11月9-11日期间在上海世博会展中心举行,并将邀请到众多全球知名童书作家出席活动。 书,塑造我们、引导我们,构建起我们的梦想与希望,向我们展示丰富多元的可能性,引起我们的思考。在一个相互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世界里,在一个不同现实与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拥有开阔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在一个愈来愈快速、愈来愈电子化的时代里,新的问题需要新的解决方法,而要找到新方法则必须拥有强大的独创性。这个世界终究属于年轻一代、属于孩子们,而博洛尼亚童书展正是为了拥有独特创造力的孩子们而诞生的,并即将迎来她的第55岁生日以及在中国的第三次亮相。 部分作品赏析: 《风》 西蒙·利亚(1975.11.27),意大利 《露营的记忆》 米伦·艾恩安·劳拉(1988.08.23),西班牙 《环绕水果的红色旅行》 坎德拉·费尔德曼(1980.10.10),阿根廷 《考拉的上下班时间》 本多绫乃(1985.11.12),日本 《男孩,火车和鸟》 拉申·何里耶 (1979.09.26),伊朗 《快乐是只狐狸》 阿苏拉·凯杜兰特 (1978.04.16),立陶宛 《坐鲸鱼巴士去旅行》 玛丽安·马利 (1978.06.10),匈牙利 《特拉维夫就是你看见的样子——我眼里的鹰嘴豆泥》 宝琳·穆妮奎 (1990.07.19),德国 《回家》 邓彧 (1985.10.08),中国台湾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