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从“马可”到“玛窦”——来华外国人与中国社会》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及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学院,欣然呈现上海师范大学纪建勋教授主讲的《从“马可”到“玛窦”——来华外国人与中国社会》讲座。 本次活动隶属于《马可·波罗游记》主题系列讲座(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将于2024年12月17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中华世纪坛的千秋颂壁画用百余位代表人物浓缩展示华夏五千年文明,而马可·波罗与利玛窦作为其中仅有的两位外国人且都来自意大利,令人称奇。本讲座将以两人为代表探究来华外国人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及其深远影响。 纪建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文学中心主任,《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主编。
查看更多讲座《马可·波罗与古代中国的“神秘”族群》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携手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欣然呈现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魏葆珞(Paolo Visigalli)教授所带来的题为“马可·波罗与古代中国的‘神秘’族群”讲座。该讲座作为“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系列讲座活动(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的一部分,将于2024年12月15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马可·波罗以其敏锐的观察力而闻名于世。例如,《马可·波罗游记》中,有两段引人入胜的文字,分别描述了马可·波罗在福州遇到一个神秘的宗教团体,以及他所观察到的云南一个部落中的奇特纹身。在讲座中,魏葆珞教授将将展现这两段文字是如何描述那些虽然鲜为人知,但却对现代中国之前的宗教和文化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群体。 观众将通过近年来发现的手稿以及一幅于2021年在北京拍卖的珍贵绘画,了解马可·波罗在福州遇到的宗教群体。讲座还将探究他关于云南纹身的言论,这一传统似乎与当地使用梵文字母的萨满教习俗有关。 魏葆珞,剑桥大学南亚研究博士,曾在伦敦亚非学院任教,后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研究职位数年。2018年度入选上海市千人计划,并开始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他的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是印度哲学和宗教以及中印文化交流。
查看更多视觉陷阱——在原子之间滑动:桑德罗·桑纳和多纳托·皮科洛双人展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视觉陷阱——在原子之间滑动’:桑德罗·桑纳和多纳托·皮科洛双人展”将于12月13日在浙江美术馆隆重启幕,该展览获得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的支持,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2月13日。 本次展览由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与舒文靖担任策展人,两位不同时代的意大利艺术家桑德罗·桑纳和多纳托·皮科洛将展开一场精彩的对话,探索传统与创新之间的界限。 桑纳的画作巧妙运用光线和实验技巧,唤起人们对艺术传统的深刻联想,从而令人思考人类精神的复杂性和深度。 另一方面,皮科洛的作品将艺术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探讨人类与不断发展的数字世界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融合,艺术家提出了对灵魂在当代所扮演角色的反思。 Sandro Sanna 从一开始,他的诗学质疑现存事物的破坏性、可变性、临时性,以及把握确定性的可能性。 他的作品被欧洲重要的博物馆、基金会,以及罗马国家现代艺术画廊、罗马威尼斯宫等收藏。 Donato Piccolo 多纳托·皮科洛的艺术作品通常通过科技和机械装置研究各种自然和情感现象。通过对认知能力的深入研究,其艺术作品分析了自然世界的感知方面。他的作品以情感为工具,研究作为生命基础的自然、物理、生物和科学现象。
查看更多讲座《作为交流工具还是身份标志的语言:教皇与蒙古人间的通信往来》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携手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欣然呈现来自梵蒂冈图书馆的德利奥·瓦尼亚·普罗韦尔比奥教授所带来的题为“作为交流工具还是身份标志的语言:教皇与蒙古人间的通信往来”讲座。该讲座作为“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系列讲座活动(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的一部分,将于2024年12月6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普罗韦尔比奥教授的讲座旨在基于罗马教廷与成吉思汗所创立的横跨中亚帝国间的书信往来,从而探讨语言和礼仪方面的相关论题,这些书信主要是教廷文书处在1246年至1304年期间收到的。在简要提及这些文书的历史背景和内容的同时,讲座还将侧重于这些文书所象征的载体语言和身份标志(语言和书写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以便对有关蒙古汗国衰亡的历史叙事进行平行解读:从贵由汗的宣言到波斯伊儿汗国皈依伊斯兰教。 德利奥·瓦尼亚·普罗韦尔比奥 毕业于罗马大学闪语专业,后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获得非洲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曾在意大利多所大学担任不同学科的讲师(1997年至2001年在乌迪内大学任职)。2024年进入梵蒂冈图书馆,2011年教皇本笃十六世任命他为 Scriptor Orientalis(梵蒂冈图书馆东方收藏主要负责人)。
查看更多展览“数字弄臣:二进制代码中的怪诞狂欢”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展览“数字弄臣:二进制代码中的怪诞狂欢”,该站展览将于2024年12月3日至2025年1月5日在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面向公众开放。 在展览中,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特罗·普里维特拉以一种类似现代版《李尔王》中弄臣的方式,嘲弄了那些人工智能末日预言的庄重。他的数字拼贴作品将怪诞与荒诞融为一体,把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忧虑转化为一场黑色幽默的赛博狂欢。 由生物材料和合成材料构成的超自然人物是其作品的主题。想象一下那些脑袋和身体的组合完全违背逻辑和解剖学原理的生物。作品融合了雅俗文化,创造出既迷人又令人困惑的视觉反差。这些怪诞的拼贴画体现了我们对人工智能恐惧的荒谬性。它们夸张的形态和混乱的组合反映了我们焦虑的非理性,嘲笑着“科技必然导致毁灭”这一观点。它们把严肃的人工智能讨论化为一场由扭曲形状与诡异笑容组成的阴森舞蹈,邀请观众以嘲讽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焦虑,以游戏的方式探索我们与技术之间的情感关系。 皮耶特罗·普里维特拉 意大利摄影师,与《Vogue》和《时尚芭莎》长期合作,热衷于摄影实验。作为作家和学者,他是意大利最早研究宝丽来视觉潜力的人之一。1979年发表关于宝丽来的哲学论文,2014年至2016年年间,他创作了了900张图像,全部使用智能手机直接拍摄和编辑,并在Instagram上每天分享,随后发表分析社交网络时代当代摄影的相关论文。普里维特拉是创作者当前视觉文化中的图像和数字宇宙的探索者。
查看更多Invito al Viaggio. Sicily to Suzhou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Invito al viaggio. Sicily to Suzhou》。该展览将于2024年11月30日在荔枝画廊正式开幕,并持续开放至2025年2月28日。 正如展览名称所示,此次展览的目的是让观众通过内心探索,发现比较文化和个人记忆、反思。展览的起点是西西里岛,这不是一个地理位置,而是一个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身份。这也是艺术家个人训练和研究的起点。然而,正是好奇心、对抗和求知欲驱使她离开了地理上的西西里。在经历了几个阶段之后,她来到了中国。在这里,发现和惊奇是立竿见影的。看似遥远的世界,在这里相遇、交融。 来自不同地方的形状、颜色在这里融为一体。 这就是芭芭拉-瓦卡罗想要表达的故事,为此她向我们展示了她的《Invito al viaggio. Sicily to Suzhou》。 芭芭拉-瓦卡罗出生于巴勒莫,在那里学习并毕业于视觉艺术和艺术史专业。在意大利,她接受了艺术家和艺术史学家的培训。后来,她移居伦敦,在那里担任艺术家、修复师和私人收藏策展人。2013 年,她来到上海,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几年后,她成立了芭芭拉艺术工作室,按照意大利学院的标准教授素描、绘画和艺术史。她还在中国多家博物馆和画廊展出自己的作品。她还为公司、公共机构和博物馆组织并主持研讨会。
查看更多展览“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暨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上海博物馆联合呈现“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 ”特展。展览将于2024年11月22日在上海博物馆揭幕,持续开放至2025年3月30日。本次展览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与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主任王樾共同策划,获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支持,并得到威尼斯大学、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威尼斯市政博物馆管理会、梵蒂冈图书馆、佛罗伦萨国家中央图书馆、威尼斯马尔恰纳国家图书馆、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通力协作。 13至14世纪期间,元朝(1279-1368)统治下的中国成为文化、经济与宗教交流的国际枢纽。这个物资与知识密集流通的时代吸引了包括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内的全球商旅与传教士——他在中国生活十七载,其《马可·波罗游记》详尽记述了中华见闻。上海博物馆此次通过考古文物与意大利珍贵文献,展现元代中国的国际化生活图景及其对西方中国认知的深远影响。 展览以《马可·波罗游记》为叙事线索,构建从元大都(汗八里)经国际商港泉州最终抵达威尼斯的传奇之旅。四大展章通过自然景观、人文创造、文化传统与宗教融合,揭示这位旅行家笔下的世界奇观。威尼斯商人对寺庙、宫殿与城市的精细描摹,及其对亲历见闻与可靠信源的严格区分,既彰显其非凡的观察力,亦印证了记述的真实性。
查看更多上海图书馆马可·波罗主题漫画工坊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与诞辰770周年(1254-2024)纪念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上海图书馆、佛罗伦萨国际漫画学院及渺飞出版社,欣然呈现马可·波罗主题漫画工坊。该活动将于2024年11月17日10时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马可·波罗》系列漫画项目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推动支持,由佛罗伦萨专业出版艺术题材图像小说、历史人物传记及文学经典改编作品的渺飞出版社策划实施。该项目通过漫画形式探索马可·波罗的童年时光、扬帆远行、荣归故里以及热那亚囚禁经历——正是在囚禁期间,他向比萨作家鲁斯蒂谦口述了传奇东方见闻。 活动将由渺飞出版社创始人暨佛罗伦萨国际漫画学院院长阿莱西奥·达乌瓦与插画家埃利亚·马赞蒂尼进行创作导览。在艺术家指导下,参与者将学习漫画创作技法,并基于《马可·波罗:行者的童年》一书中的主人公形象创作个性化角色。通过这堂创意课程,小读者既能挥洒无穷想象力,又能深入理解马可·波罗的传奇历程。活动尾声将安排参观“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 阿莱西奥·达乌瓦 1972年5月30日生于佛罗伦萨,出版人兼教师。在美术领域深耕多年后,创立文化机构DOUbLe SHOt推广漫画艺术,并任教于佛罗伦萨国际漫画学院。曾与意大利顶尖漫画出版社合作并负责脚本创作,2011年出任DC漫画意大利授权商Lion Comics平面设计部门总监。2013年辞任创立渺飞出版社,同期加盟米兰Symmaceo传媒公司。其出版社致力于搭建漫画与其他艺术的桥梁,专注文学经典、戏剧及名人传记的漫画改编。2017至2025年任佛罗伦萨国际漫画学院院长,现任首席执行官。 埃利亚·马赞蒂尼 1990年生于比萨。曾为托拉出版社迷你漫画系列《托莱夫》担任色彩师,为FS基金会委托、渺飞出版的《皮特拉萨》绘图。独立创作图像小说《匹诺曹:夜晚的色彩》(渺飞出版),其灵感源自科洛迪的永恒经典。
查看更多讲座“马可·波罗《寰宇记》及其读者:一本被误认为奇幻小说的历史地理百科全书”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携手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欣然呈现亚历山德罗·巴贝罗教授带来的题为《马可·波罗<寰宇记>及其读者:一本被误认为奇幻小说的历史地理百科全书》讲座。该讲座作为“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系列讲座活动(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的一部分,将于2024年11月15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在大众文化中,人们对《马可·波罗游记》仍然存在着根本性的误解,这与将中世纪视为一个充满迷信和传说的浪漫时代有关。在人们的集体想象中,《游记》往往与奇幻文学和幻想的旅行记述联系在一起,这在中世纪当然很普遍,但与作者的意图几乎毫无关系。西方和中国的专家研究早已证明,马可·波罗的旅行是真实存在的,他的书基本是关于其所见所闻的真实描述。 亚历山德罗·巴贝罗 意大利历史学家。在获得都灵大学中世纪史学位(1981年)和比萨高等师范学校博士学位(1984年)后,自2002年至2024年,担任东皮埃蒙特“阿梅德欧·阿伏加德罗”大学中世纪史教授。他与多个电视节目合作,自2023年起为Chora Media创办了播客节目“向巴贝罗提问吧”,为听众解答历史相关的问题。
查看更多2025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并逢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举办,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博洛尼亚展览集团联合呈现以下五项主题活动: 11月15日12:10-12:30 “联通世界:致敬马可·波罗”活动将于插画家生存角举行,意大利漫画家埃利亚·马赞蒂尼等国际插画家、作家与艺术家将参与现场创作。 11月16日10:00 “马可·波罗《寰宇记》及其读者:成为奇幻之书的旅行见闻“主题讲座。由亚历山德罗·巴尔贝罗教授在会议厅主讲,插画家伊万·卡努主持,博洛尼亚童书展总监埃莱娜·帕索利与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致开幕辞。 在大众认知中,马可·波罗的著作常被归类于中世纪盛行的奇幻文学与虚构旅行记述范畴,这实则与作者本意大相径庭。学界早已证实马可·波罗之旅的真实性,其著作绝大部分内容均为对亲历见闻的可信记录。 11月16日11:50-12:50 ”《马可·波罗》漫画系列:从创意到项目落地“大师工坊于插画家生存角举行。佛罗伦萨国际漫画学院院长阿莱西奥·达乌瓦与漫画家埃利亚·马赞蒂尼将出席活动。 11月16日15:05 但丁《神曲》新版插图本发布会。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绘本研究专家费嘉、中意出版文化协会副会长王韶华将共同出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