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青年:马可·波罗的奇迹”漫画工坊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暨诞辰770周年(1254-2024)纪念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同济大学中意学院、佛罗伦萨国际漫画学院及渺飞出版社,共同举办 “对话新青年:马可·波罗的奇迹”漫画工坊。活动将于2024年11月14日15时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 马可·波罗是到访中国与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意大利旅行家。其著作《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欧亚与中国之行,不仅展现了东方文明瑰宝,更首次向西方世界传扬了中华奇迹。 《马可·波罗》系列漫画项目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倡导支持,佛罗伦萨专业图像小说出版社渺飞具体实施。该系列聚焦马可·波罗的童年岁月、扬帆远航、荣归故里以及热那亚囚禁时期——正是在这段岁月中,他向比萨作家鲁斯蒂谦口述了传奇般的东方游记。 本次同济大学活动以漫画这一通俗语言为媒介,引导青年通过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深化中意文化交流与理解。活动开幕式将邀请同济大学中意学院副院长徐云霞、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渺飞出版社创始人暨佛罗伦萨国际漫画学院院长阿莱西奥·达乌瓦出席。阿莱西奥·达乌瓦、漫画家埃利亚·马赞蒂尼与赵文梁教授还将进行主题对谈,随后工作坊将指导学生创作以马可·波罗为主题的个人漫画作品。 阿莱西奥·达乌瓦 1972年5月30日生于佛罗伦萨,出版人兼教师。在美术领域深耕多年后,创立文化机构DOUbLe SHOt推广漫画艺术,并任教于佛罗伦萨国际漫画学院。曾与意大利顶尖漫画出版社合作并负责脚本创作,2011年出任DC漫画意大利授权商Lion Comics平面设计部门总监。2013年辞任创立渺飞出版社,同期加盟米兰Symmaceo传媒公司。其出版社致力于搭建漫画与其他艺术的桥梁,专注文学经典、戏剧及名人传记的漫画改编。2017至2025年任佛罗伦萨国际漫画学院院长,现任首席执行官。 埃利亚·马赞蒂尼 1990年生于比萨。曾为托拉出版社迷你漫画系列《托莱夫》担任色彩师,为FS基金会委托、渺飞出版的《皮特拉萨》绘图。独立创作图像小说《匹诺曹:夜晚的色彩》(渺飞出版),其灵感源自科洛迪的永恒经典。
查看更多歌剧《马可·波罗》
值此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暨诞辰770周年(1254-2024)纪念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荣幸呈现由威尼斯音乐学院、威尼斯美术学院、威尼斯凤凰剧院基金会与浙江音乐学院联合制作,并获得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特别支持的歌剧《马可·波罗》。演出将于2024年11月12日19时在杭州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隆重上演。 成年马可·波罗虽身陷热那亚囹圄,却心有所往,沉浸在对基泰国非凡冒险的追忆中。回想起十四岁那年,他与父亲、叔叔一起离开了深爱的威尼斯,踏上了充满未知和危险的旅程。时光荏苒,多年之后他将再次跨越山海,踏上漫长归途。旅途中,他怀揣着一份柏拉图式的爱慕,守护着美丽的中国公主,而她则将成为波斯国王的未婚妻。这部作品不仅描述了一段充满惊险的旅程,更讲述了一个男孩成长与成熟、勇气与坚强的故事,尽管他时常被痛苦所困扰,被疑虑所缠绕。这也是一段深入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之旅,充满了怀念与遗憾,友谊与忠诚,当然还有爱。剧中,威尼斯被赋予了生命,始终伴随在马可·波罗身边,宛如一位理想化的母亲,给他无尽的安慰,而马可·波罗也成了她最宠爱的儿子。威尼斯真诚地参与着他的内心世界,给予他帮助,给予他建议,甚至预言命运。一段来自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歌剧《阿里奥丹特》的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为我们揭开了告别的主题,更为作品增添了一层深刻的情感色彩。
查看更多讲座《无问西东:泉州外来宗教石刻里的艺术情感》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携手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欣然呈现王丽明教授带来的题为《无问西东:泉州外来宗教石刻里的艺术情感》讲座。该讲座作为“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系列讲座活动(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的一部分,将于2024年11月10日(周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10-14世纪的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东方大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泉州外来宗教石刻图像极为独特,图案组合世所罕见,反映出古代中国沿海人民传统又开放,保守又创新,小心谨慎又大胆活跃的性格特点。 王丽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学术部主任、文博研究馆员,云南民族大学中印人文交流中心特聘研究员。
查看更多展览“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欣然呈现“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威尼斯双年展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威尼斯双年展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承办,并得到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的特别支持。展览将于2024年11月9日开幕,并持续开放至2025年1月10日。 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学院与威尼斯双年展签署备忘录以来的首次合作,标志着中意两国艺术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更加深入的新时代,旨在通过中国当代艺术家与国际艺术家的对话,展现不同艺术家的发展历程,探索全球艺术的未来。 作为大型项目“风造就了天空: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威尼斯双年展”的第一站,这场在杭州举办的展览共汇聚了18位(组)中国艺术家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家团体的43件(组)作品。“完美之路”是描述“道”的一种方式,围绕这一原则,展览汇集了一批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中国艺术家,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关注传统,同时也充分拥抱最新的科技发展。本次展览呈现了活跃在中国艺术界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持续的展现出其自身对视觉艺术语言的更新。其目的是描绘一代人,他们构想并追溯了一条植根于千年传统的原发创新之路。
查看更多杂志《Diluvi prossimi venturi/The Coming Floods》发布会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欣然呈现威尼斯双年展新杂志“Diluvi prossimi venturi/The Coming Floods”(“洪流将至”)发布会,该活动将于11月8日下午5点在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举办,届时双年展主席皮耶朗杰洛·布塔富科先生将出席活动现场。 杂志介绍 威尼斯双年展杂志在距上一期发行 53 年后重焕新生。第一期纸质印刷版杂志以“Diluvi prossimi venturi/The Coming Floods”(“洪流将至”)为题,并从双年展历史档案和国内外摄影研究中收集了大量图像。 该专题性杂志以季刊方式出版,主题涵盖了威尼斯双年展的类别,如视觉艺术、建筑、舞蹈、音乐、戏剧、电影以及科学和文学。与原来的杂志一样,时尚也将成为一个探讨的领域,因为它与艺术、档案和创造性实验息息相关。 每期将刊登艺术家、学者和意大利及国际文化界知名人士的演说、访谈、对话及未发表的文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将为语言交融和原创艺术提供空间,从而在形式和内容之间创造出令人振奋的互动与对话。 辉煌过往 威尼斯双年展杂志 1950-1971年 1948 年举办的第二十四届国际艺术展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也是二战后首次举办的艺术展。1950年初,双年展决定创办一本杂志作为活动宣传的官方载体。最初的想法便是发行题为“威尼斯双年展”的季刊,每期封面都会有所变化,以对应双年展的不同活动。 第二阶段 1960-1971 年 1959 年 7 月至 12 月出版的第 36/37 期双刊标志着过渡阶段的最后一步。杂志的学术性有所减弱,开始为新一代的艺术提供更多空间,其美学风格也有所变化。字体再次改变,评论性文章的数量增加,并加入更多配图(主要是黑白图片)与文字相呼应。此外,双年展还决定独立出版杂志,而不再求助于外部出版商,因为后者往往在销售方面遇到困难。这一方针一直持续至 20 世纪 70 年代,自 1975 年起,杂志被年刊取代。 更多信息请参阅威尼斯双年展官方网站:www.labiennale.org。
查看更多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上海图书馆联袂呈现“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该展览将于2024年11月3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开幕,并持续开放至2025年2月28日。展览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意大利马尔恰纳国立图书馆、意大利老楞佐图书馆与意大利里卡迪纳图书馆的支持。 Devisement dou monde (Milione), 14th century Marco Polo, manuscript Parchment, 29.2×21×1.5 cm Biblioteca Medicea Laurenziana, Florence Ms. Ashburnham, 534 “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由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与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联合策展,共展出131件文献,其中包括《马可·波罗游记》最具代表性的抄本。展览还将呈现《游记》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历史,并以抄本、印刷书籍以及数字化形式进行呈现。 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四部《马可·波罗游记》最具代表性的抄本以及《神曲》和《老马可·波罗遗嘱》。第二部分将呈现《游记》的印刷和翻译历史,包括中文、拉丁文和英文等各种语言的翻译版本,以及其他的印刷本。第三部分收集了19世纪以来的中文印刷书籍与报刊,概述了马可·波罗及其故事在华语世界传播的历史背景。最后一部分展示了过去700年间中意文化交流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杰出人物所创造和留下的珍贵文献。 Divina Commedia (Divine Comedy), 14th century Dante Alighieri, manuscript, Italian Parchment, 4l.5×29.5×4 cm Biblioteca Riccardiana, Florence Testamento di Marco Polo il Vecchio (Will of Marco Polo Senior), 1280 Marco Polo Senior, manuscript, Latin Parchment, 57×23 cm Biblioteca Nazionale Marciana, Venice
查看更多讲座《马可·波罗行走在河西走廊》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1324-2024)和诞辰770周年(1254-2024)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携手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欣然呈现姬庆红教授带来的题为《马可·波罗行走在河西走廊》讲座。该讲座作为“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系列讲座活动(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的一部分,将于2024年10月29日下午3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同期面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虚实之界:奇迹之书《马可·波罗游记》主题文献展”(上海图书馆东馆,2024年11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关于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问题,学界基本达成共识。那么马可·波罗行走在河西走廊的所见所闻,记载于《游记》中的内容,是否基本符合史实?能否为马可·波罗来华再添佐证?经过研究发现,《马可·波罗行纪》对河西走廊的重要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多元信仰、庙宇、物产和婚俗等独特之事物都进行了较为准确而鲜活的记述。我们可以摘取敦煌佛教兴盛、酒泉盛产大黄和令牲畜脱蹄的毒草、甘州的婚俗和卧佛寺,以及凉州后插叙的西宁州的牦牛、麝与麝香和弘吉剌女子等为例来讲述马可·波罗在河西走廊上的所见所闻。 姬庆红,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攻古罗马史、马可·波罗和中外交流史。
查看更多十年的回忆 · 世界芭蕾明星精品荟萃
由国际知名编舞家帕特里克·德·巴纳执导,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和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世界级舞者将携手带来《十年的回忆·世界芭蕾明星精品荟萃》。此次也是罗伯托·波雷和他的朋友们时隔10年后再次来到中国举办芭蕾盛会。 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部分,该演出将于10月26日和27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罗伯托·波雷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舞者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因其世界上唯一一位同时担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席舞者和纽约美国芭蕾舞剧院首席舞者的身份而备受关注。自 1996 年被任命为首席舞蹈演员以来,波雷在不同编舞家的指导下演绎了诸多角色,并与伦敦皇家芭蕾舞团、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柏林国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慕尼黑国家歌剧院、威斯巴登艺术节和东京芭蕾舞团合作演出。
查看更多第二届马可·波罗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值2024年5月30日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升级项目启动,并适逢马可·波罗逝世七百周年(1324-2024)暨诞辰七百七十周年(1254-2024)纪念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携手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扬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扬州博物馆、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及元史研究会,欣然宣布将于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在扬州金陵饭店举办“第二届马可·波罗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将于2024年10月26日8:30正式启幕,扬州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束家平与地方政府官员及代表将致开幕辞,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亦将为本次活动致辞。 随后举行的马可·波罗国际学术会议将汇聚国内外马可·波罗研究领域权威学者,其中四位意大利学者将发表专题演讲,呈现关于马可·波罗、元代中国以及中意文化交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查看更多意大利语言周-讲座《马可·波罗:书籍的故事》
正值第 24 届世界意大利语周(2024 年 10 月 14 日至 20 日)之际,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将于2024年10月21日上午10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题为“马可·波罗:书籍的故事”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旨在推广意大利语言与文化瑰宝,鼓励华东地区(上海市及安徽、江苏、浙江三省)意大利语课程在读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处组织的文化活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