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往期活动

输入您的搜索参数
Reset
已结束 Mon Oct 17 2022Mon Oct 17 2022
第22届世界意大利语周音乐会

第22届世界意大利语周将于2022年10月17日至23日举办,本届的主题是《L’italiano e i giovani. Come scusa? Non ti followo》。在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的大力支持下,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很高兴为大家呈现丰富多彩的节目“意大利语,歌剧的语言:音乐、咏叹调和经典”。 “美声唱法”一直是传播意大利语,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其音乐性的最为自然的方式。意大利语是最优美的语言,像意大利一样展现了世间的各种美丽。它是天使的语言,自由的语言,也是爱、艺术、科学、歌唱与音乐的语言,还可以是带有讽刺性的多面化语言。 在罗伯特·菲奥雷大师的指挥下,上海新小交响乐团将与男高音李建林、女高音李梦石、女中音贝阿特丽采·法内蒂共同演绎意大利伟大歌剧大师们的部分经典作品,其中包括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焦阿基诺·罗西尼、乔瓦尼·帕伊谢洛、朱塞佩·威尔第、葛塔诺·多尼采蒂和贾科莫·普契尼。 罗伯特·菲奥雷(Roberto Fiore),是意大利管弦乐团和作曲家。曾在意大利罗马音乐学院和拉丁音乐学院,波兰国家音乐学院学习进修。曾在意大利、阿根廷、波兰、葡萄牙和中国担任指挥,与中国的著名管弦乐队合作。他曾在意大利和波兰为不同的歌剧和交响进行创作。自2016年起在中国生活,担任南通大学管弦乐团、重庆市交响乐团、上海爵士管弦乐团和新意大利北京爵士乐团的首席指挥。 毕业于意大利雷斯皮基音乐学院指挥专业,后就读于罗马音乐学院、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期间师从奥斯卡奖作曲家巴卡洛夫学习作曲及电影配乐等,并与波兰多位艺术大师学习钢琴、意大利歌剧、乐队指挥等。曾在葡萄牙波尔图的大西洋海岸学院、罗马克雷维斯音乐学院任教。

查看更多
已结束 Sat Oct 15 2022Sat Oct 15 2022
18ma Giornata del Contemporaneo: Residenza artistica di Stefano Galli

在第18届意大利当代艺术日来临之际,同时也作为“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系列活动之一,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很高兴在艺术驻地计划呈现斯特凡诺·加利(Stefano Galli)的作品,并将于2022年10月14日-10月15日在上海朱家角No Name Studio展出 第18届意大利当代艺术日由意大利当代艺术博物馆协会(AMACI)推广,获得了意大利文化部当代创意总局和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的支持。 为展现当代艺术新活力,第十八届意大利当代艺术日围绕生态主题展开,并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大众对生态环境的重新认识与感知。 10月15日的开幕对谈活动将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Francesco D’ Arelli)介绍并致辞。   斯特凡诺·加利生于1989年佛罗伦萨。2013 年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绘画专业,2017年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新表达语言专业,其论文题为“后思想时代的绘画实践与经典绘画范畴的反思”。 他目前在FCAEC佛罗伦萨(大连)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任教和绘画。他曾在众多群展中展出,包括 2019 年在佛罗伦萨佩加索宫殿展出“新作品”;2018 年在佛罗伦萨的 Le Muratine空间展出“被遗弃的边缘”,在中国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展出“中国和意大利青年艺术家的对比”。2015年,他获得了埃内根奖。 由 Carlo Maria Rossi 与关敏佳两位艺术家创立,No Name Studio 于上海朱家角古镇为艺术家与藏家提供工作室、居所、画廊为一体的空间。自创立起 No Name便持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人士与机构,在致力于激发创造性能量与启发性对话的同时,构建海内外的 No Name 艺术社群。 凭借 10 年在当代和新艺术媒体、建筑和展览领域的大学培训、策展、出版和研究经验,“No Name Studio”创建和管理能够将愿景和需求转化为具体项目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还设计了改善城市空间的策略,而不是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去适应异质社区

查看更多
已结束 Sat Oct 15 2022Tue Nov 15 2022
艺术驻地计划: Stefano Galli在上海朱家角

在第18届意大利当代艺术日来临之际,同时也作为“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系列活动之一,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与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很高兴在艺术驻地计划呈现Stefano Galli的作品,并于2022年10月14日-10月15日在上海朱家角No Name Studio展出。   Stefano Galli 在驻地结束后,No Name Studio还将举办艺术家的作品展览。 生于1989年佛罗伦萨。2013 年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绘画专业,2017年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新表达语言专业,其论文题为“后思想时代的绘画实践与经典绘画范畴的反思”。 他目前在FCAEC佛罗伦萨(大连)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任教和绘画。他曾在众多群展中展出,包括 2019 年在佛罗伦萨佩加索宫殿展出“新作品”;2018 年在佛罗伦萨的 Le Muratine空间展出“被遗弃的边缘”,在中国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展出“中国和意大利青年艺术家的对比”。2015年,他获得了埃内根奖。   No Name Studio 由 Carlo Maria Rossi 与关敏佳两位艺术家创立,No Name Studio 于上海朱家角古镇为艺术家与藏家提供工作室、居所、画廊为一体的空间。自创立起 No Name便持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人士与机构,在致力于激发创造性能量与启发性对话的同时,构建海内外的 No Name 艺术社群。 凭借 10 年在当代和新艺术媒体、建筑和展览领域的大学培训、策展、出版和研究经验,“No Name Studio”创建和管理能够将愿景和需求转化为具体项目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还设计了改善城市空间的策略,而不是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去适应异质社区。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hu Sep 29 2022Fri May 05 2023
乐趣与智慧——意大利当代设计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和浦东美术馆很高兴呈现“乐趣与智慧——意大利当代设计”展。作为“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系列活动之一,展览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的支持,于2022年9月28日至2023年5月5日面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由闻名中外的设计师安东·西比克携手约瑟夫·德雅尔丹担任展陈设计,由MondoMostre组织,恩里科·莫特奥先生、玛丽亚·维特多利亚·卡皮塔努奇女士和凌敏女士共同策划。 “乐趣与智慧”是一次具有启发性的独特体验,它关乎最具想象力的意大利设计色彩和形态。这也得益于展出的200多件作品,它们均出自才华横溢的意大利设计师之手,如:埃托雷·索特萨斯、亚历山德罗·门迪尼、安东尼奥·奇特里奥、巴纳巴·翁纳塞蒂、卡罗和托比阿·斯卡帕、安东·西比克、克莱托·穆纳里、恩佐·马里、盖·奥兰蒂、皮耶罗·卡斯蒂利奥尼,加埃塔诺·佩谢,乔·科伦坡,维科·马吉斯特雷蒂和米歇尔·德·卢奇等。 20世纪50年代末,意大利实现了真正的现代化,我们的设计创造的不仅仅是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的物品,更是日常生活中的伙伴,能满足我们新式多样的各类需求。就这样,意大利设计逐渐向工业需求靠近,向量产化、技术挑战和消费新维度靠近,并加入了娱乐的策略方式,从而创造出有用的物品,以回应或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又质疑世界,以了解其规则、探索其界限。因此,我们才会看到那些夸张的、过大的或色彩过于丰富的物品,亦或是那些具有讽刺性、具有梦幻性的物品。这是一个充满隐喻、明喻和夸张手法的自由领域。这些物品,有的是微缩版的机器,有的拟人,有的极胖,有的又如丝线般极细。 “乐趣与智慧”不仅是一个年轻乐观、轻松好奇的社会实验室,它也是一个学习如何玩乐的工作坊。既讽刺又严肃,既严谨又欢乐,同时还将优雅与反叛结合起来,限定界限并制定新的规则。 “乐趣与智慧”为观众了解现代意大利设计提供了视角,它不仅着眼于材料、色彩组合以及照明的大量使用,还关注材料运用过程中的美学与工艺研究。这是日常生活设计更具深层意义、可被感知的创造力:它存在于游戏、运动、食物、家庭或社交场合中,也存在于珠宝首饰或面具装饰的内在美中。 “乐趣与智慧”共分为13个部分,向众多充满好奇的中国观众讲述了意大利人的故事,讲述了我们的故事,也讲述了意大利人始终保持现代感、甚至未来感的能力。     展览分区 1. 生活的悲喜剧 在1980年代,埃托雷·索特萨斯、亚历山德罗·门迪尼和一群意大利设计师,最终放弃了对未来完全乐观与积极的憧憬,开始以挑战的取向直面不确定的未来。如果没有什么是更安全的,那么一切都必须要更加强劲和激烈。 2. 看或被看见 光不只是视觉的必要前提,也是一个克服黑暗的能量点,或是一个摆脱黑暗的信号。在意大利设计中,灯不仅用于照明,也是栖息在特定景观里的发光物体。 3. 理论的产物 依赖某种理论可能是一项迷人的挑战。让理论化为一条原则、一种假设、一个数学公式,以此来形塑一件物品,这是一个接近创造的过程。 4. 脆弱但永恒 陶瓷显然很脆弱,但能够保存数千年。它既可以用于简单的日常生活,也可以用于盛大的典礼。陶瓷就是大地本身,我们的脚步停留在大地上,欲望从它而生。陶瓷准备接纳我们的习惯,塑造我们的偶像,迎接一束鲜花。 5. 柔软的形状 更快、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房屋的基本格局和家用物品。这是一种态度更随意的开始,体现在更自由、更随性的行为里。柔软的物品让生活更加舒适、自由和轻松。 6. 色彩捕捉光线 玻璃是神奇的,是光可以在其中栖息和变幻的唯一材料。当光线穿过玻璃,会被激发、打开、显露出来。在威尼斯的穆拉诺岛,玻璃制作已有一千多年了,那里保存着秘密配方,让玻璃具有彩虹的所有颜色。   7. 简约作为装饰 珠宝是视觉的享受,是庆贺生命与运气的小奖品,它点缀肌肤,是引导眼睛的符号,是存在于身体运动时的变量。抛开形状,让最简单的几何线条发挥赏心悦目的功能,意大利设计妙在让珠宝成为陪伴而 非战利品。 8. 第二种天性 木材可能是最古老的工艺材料。它温顺、可塑性强。木制品的形式变化多样,与现代的、理性的思想相连接,能够呈现出一种崭新的、清晰的、精准的特质。形状流利、曲线精确、部件小巧,在意大利设计中,木材每天都在用一种古老的语言书写新的话语。 9. 严肃游戏 游戏的轻松有趣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游戏隐藏了调节成年人社交生活与人际关系的机制。游戏以一种更丰富、多彩、夸张、变形的方式,欣然模拟着成人的世界。不过,游戏不仅是孩子的专属。意大利设计深谙游戏之道。 10. 未来的验证 速度和舒适性,完美地概括了意大利现代设计的震撼性影响。在轻便、耐用、色彩上,塑料制品成为了极佳的表现对象。彩色塑料的突然出现,引爆了意大利设计。直到今天,仍在对道德要求更高的未来愿景 产生影响。 11. 日常仪式感 吃、喝、呼吸、睡觉,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行为,是将人类与所有生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活动。在所有基础活动中,饮食保持并确立了它在社交与欢宴场合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不在意,也可以把饮食视为一种迷你的、珍贵的、有意识的生活仪式。 12. 面孔与灵魂 很少有事物让我们恐惧淹没在某种模糊而原始的荒野中。而文明恰好界定了在大自然的整体中属于我们的空间和时间。这些地方属于我们,保护我们免受混乱与未知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面具是用来掩饰的,而在意大利设计中面具则用来遮住面孔以展现灵魂。 13. 流动式设计 当代家居设计向多样性敞开。它不是固定的场景,而是移动的、动态的,可编排的景观。意大利设计用一系列轻巧、可移动、可折叠的物品来回应这一流动的使命。这些物品可以很快适应空间,也可以迅速让空间恢复开阔和整洁。

查看更多
已结束 Sat Sep 17 2022Mon Jan 16 2023
“不朽的瞬间”奥雷利奥·阿曼多拉回顾展

正值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荻原美术馆和意大利特莱加尼百科全书学院很高兴携手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共同呈现“不朽的瞬间——意大利摄影大师奥雷利奥·阿曼多拉回顾展”。(2022年9月17日-2023年1月16日) 作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奥雷利奥·阿曼多拉大型回顾展,本次展览由荻原美术馆策划,将展出其1971年至2019年间拍摄的131件代表摄影作品,包括雕塑、风景和肖像等内容。关于拍摄雕塑,大师也留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发言:“一张糟糕的雕塑照片就是一件丑陋的雕塑作品。为什么我喜欢拍摄雕塑?因为它是立体的,是真实存在的。我拍摄建筑就像在拍摄雕塑一样,否则我无法表现出它的美。”因此,阿曼多拉镜头下的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的雕塑作品也给予了他在当代摄影界独一无二的身份。同时大师还记录下了当代艺术的其他重要面孔:乔治·德·基里科、阿尔贝托·布里和安迪·沃霍尔等。 展览分为两条动线,一方面展现了大师专注于在胶卷中捕捉雕塑的永恒性,另一方面则是探索成就每个时代最佳摄影作品的“决定性瞬间”。在展览的第一部分,观众可以观赏到阿曼多拉是如何利用黑白摄影来凸显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和历史遗迹的超凡美感。而在第二部分中,阿曼多拉将自己塑造成一位现代的摄影师,他通过记录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艺术代表作来聚焦当代的话题。 奥雷利奥·阿曼多拉,意大利摄影家(1938年出生于皮斯托亚)。1969年,阿曼多拉出版其主要作品《乔凡尼·皮萨诺在皮斯托亚的讲坛》,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开端。多年来,阿曼多拉不断尝试大胆、混合、并置、交织和组合的方式。他将古代艺术融入当代,或赋予当代以古典的呈现方式。每次他都会设法创造出永恒不变、经久不衰的摄影系列。 (Treccani, https://www.treccani.it/enciclopedia/aurelio-amendola/)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hu Sep 15 2022Sun Feb 26 2023
现代艺术100年——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珍藏

正值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很高兴携手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与东一美术馆及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共同呈现展览“现代艺术100年——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珍藏”。该展览将于2022年9月15日至2023年2月8日向公众开放。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2年9月15日-2023年2月8日 参观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东一美术馆2楼 本次展览将展出1865年至1977年欧洲著名艺术家的57件真迹作品,包括克里姆特、梵高、莫迪利阿尼、莫奈、塞尚、杜尚、波洛克等43位闻名遐迩的艺术大师,涵盖了油画、摄影、雕塑、装置、拼贴、纸本等多种艺术形式,跨时代、趣味性地重现现代艺术的精彩瞬间。 展览亮点 《女性的三个阶段》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1905 布面油画 171 x 171 cm © 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奥地利人,著名画家,维也纳分离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主题,大胆地采用性爱元素,描绘爱、性、生与死的宿命轮回。 《阿尔勒妇女(吉努夫人肖像)》 文森特·梵高 1889-1890 布面油画 61 x 50 cm © 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 文森特·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绘画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品至今仍被无数人所喜爱。 《侧卧的裸女》 阿梅代奥·莫迪利阿尼 1918-1919 布面油画 76 x 116 cm © 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 阿梅代奥·莫迪利阿尼意大利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之一,以女性肖像著名。他的作品以现代风格的画像和裸体雕像为主,展现了人物的脸部和身形,这位艺术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独具个人风格的画作。 《粉色睡莲》 克劳德·莫奈 1897-1899 布面油画 81 x 100 cm © 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 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足迹遍布巴黎、伦敦、威尼斯和挪威等地,遗留了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画作品。 《儒尔当的乡间小屋》 保罗·塞尚 1906 布面油画 […]

查看更多
已结束 Fri Sep 09 2022Sun Feb 26 2023
展览“乌菲齐大师自画像”

正值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很高兴携手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与东一美术馆及乌菲齐共同呈现展览“乌菲齐大师自画像”。该展览将于2022年9月15日至2023年2月26日向公众开放。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2022.9.9-2023.2.26 参观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东一美术馆3楼 展览介绍 “乌菲齐大师自画像”将展出 50 件横跨 16 世纪至 21 世纪的史诗级艺术瑰宝。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再到当代艺术,是 500 年来自画像艺术发展史的一次集中展示,是由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天才画家拉斐尔领衔,提香、伦勃朗、鲁本斯、雅克·路易·大卫、安格尔、夏加尔、莫兰迪、草间弥生、蔡国强等 50 位艺术大师作品齐聚一堂的艺术盛宴。通过展览,观众可以了解到这些艺术大师是以何种思想、何种方式将自己的面貌呈现在画作中,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画中的自己。 拉斐尔·圣齐奥 木板油画 1506 47.5 x 33 cm © Photographic Department, The Uffizi Galleries 完美形象表现者——拉斐尔·圣齐奥 拉斐尔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他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推动了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亦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艺术财富。《拉斐尔自画像》是这位天才艺术家最著名的画作之一,此次展览也是这件弥足珍贵的作品首次在上海亮相。 提香·韦切利奥 约 1550 布面油画 © Photographic Department, The Uffizi Galleries 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韦切利奥 提香在他所处的时代,被称为是“群星中的太阳”。作为16世纪威尼斯画派最重要的成员,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更是对整个西方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 约 1668-1669 布面油画 74 x 55 cm © Photographic […]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ue Aug 30 2022Sun Feb 26 2023
伊特鲁里亚人——古代意大利的贵族

博洛尼亚市立考古博物馆将策划一场关于伊特鲁里亚人历史和文化的展览,共展示300多件收藏的文物。 在中国举办的大型特展“伊特鲁里亚人——古代意大利的贵族”将讲述伊特鲁里亚人的历史,共展出来自博洛尼亚市立考古博物馆的300多件文物,以及来自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的部分藏品。由博洛尼亚市立考古博物馆策划,意大利MondoMostre公司组织,“伊特鲁里亚人——古代意大利的贵族”特展也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和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的大力推广与支持。作为“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活动计划的一部分,该展览由吴文化博物馆和博洛尼亚市立考古博物馆联合主办,将于2022年8月30日至2023年1月29日面向公众开放。 “伊特鲁里亚”展览在中国 本次展览将向中国观众呈现伊特鲁里亚人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到祭祀崇拜,从女性到男性的服饰,从饮食习惯到书写方式。“伊特鲁里亚人——古代意大利的贵族”共包含五个部分,除了来自博洛尼亚市立考古博物馆的文物,还将展示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的27件藏品,所有文物都是首次在中国展出。 展览的第一部分将从政治角度阐述伊特鲁里亚人的历史,讲述他们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其活动对意大利半岛的影响。另外展览主要侧重于文化方面,不仅揭示了两性习俗、服饰特点以及日常生活,还展现了伊特鲁里亚人通过物件、雕像和其他手工艺品表达自我的方式。同时也得以了解其宴会礼仪中的娱乐方式与饮食习惯,以及书写发展和宗教崇拜。展览第四部分将集中介绍伊特鲁里亚人对来世和墓葬仪式的观念。 展览以斯特凡诺·布森(埃斯特博物馆前修复师)复刻的切多萨西图拉桶形器作为结尾,由于该作品极其珍贵,通常不会在巡展中出现。该桶形器由一块青铜薄片制成,表面浮刻着士兵、游行、宴会以及狩猎耕作期间的音乐盛会等场景,还有装饰着一系列现实和想象中的动物:简而言之,这是公元前 7 世纪末至 6 世纪初伊特鲁里亚群体的图像再现。 “伊特鲁里亚人”在中国 展出作品 其他展出的作品包括来自博洛尼亚格里扎纳的两尊信徒铜像;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被称为“patera cospiana”的雕花铜镜,镜上刻有雅典娜从提尼亚(伊特鲁里亚人的宙斯)头顶诞生的场景;黄金首饰;阿诺阿尔迪墓地 78 号墓中的红绘陶器,表面刻有赫拉克勒斯成神场景;来自玛格丽特花园墓地的葬狮雕像;以及两个制作于公元前3世纪的雪花石棺。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hu Aug 11 2022Sun Oct 16 2022
加埃塔诺·佩谢:点石成金

正值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很高兴支持由Voyage UCCA Lab、设计互联和加埃塔诺·佩谢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展览“加埃塔诺·佩谢:点石成金”。该展览将于2022年8月11日至10月16日在Voyage UCCA Lab艺术空间向公众开放。 上海站展览由加埃塔诺·佩谢构思设计展陈空间,这将会是这位意大利设计师在中国首次巡展的第三站。此次巡展将带来百余件作品,涵盖了座椅、桌台、橱柜、灯具等设计作品。这些独特的作品完全由手工制作,创作时间跨度从60年代至今,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属于加埃塔诺·佩谢的全新奇想世界,其特点是高度饱和的色彩、具象的形状以及新材料的创新应用。 此次展品包括《⼈⽆完⼈椅》、《普瑞特椅》、《卡西纳屏风》、《美杜莎咖啡桌》、《重生桌》、《树》、《普尔钦奈拉衬衫灯》和《命中注定我爱你》等代表作,《Up5_6 扶⼿椅》的⽊制原版模型也将首次在中国展出。 1939年加埃塔诺·佩谢出生于意大利拉斯佩齐亚,曾在威尼斯、伦敦、赫尔辛基和巴黎生活,于1980年移居纽约。17岁发表第一份宣言后,佩谢在引入开拓性创新方面积累了全球经验。他的作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德国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和蒙特利尔美术馆的永久馆藏中展出。 加埃塔诺·佩谢表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对我的作品敞开了大门,我非常荣幸能在美术馆展示我对于未来建筑和物品设计的想法。我相信这也将引发讨论,从而推动两个当代文化重要领域中的活动发展。”

查看更多
已结束 Sat Jul 09 2022Sun Nov 20 2022
展览《乔治·莫兰迪》

“我本质上就是一位专画静物构成的画家,我的画作交流的是宁静和私密感。我最看重的,是情绪”。——乔治·莫兰迪 正值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上海久事美术馆将携手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和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共同呈现展览“乔治·莫兰迪”,该展览将于2022年7月9日至10月9日对公众开放。 “乔治·莫兰迪”上海大展将由来自意大利的斯蒂法诺·祖菲教授担任策展人,马真正先生担任执行策展人;展览将展出莫兰迪画作真迹51件,包含39件油画作品、6件原创版画、4件水彩作品以及2件素描作品,横跨莫兰迪近50年创作生涯。展出作品分别来自不同的艺术机构:博洛尼亚莫兰迪博物馆、罗马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乔瓦纳迪私人收藏以及IMAGO画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莫兰迪博物馆与中国的美术馆首次关于乔治·莫兰迪的个人展览合作。 展览将按年代分为三大展览版块:早年(1910-1920年代)、盛年(1930-1940年代)以及暮年(1950-1960年代)。这些版块构成了莫兰迪波澜壮阔又令人着迷的创作生涯。 乔治·莫兰迪 (1890–1964) 1890年7月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1907年,17岁的莫兰迪进入博洛尼亚美术学院进修,并在1930年回到学校任教;1929年莫兰迪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1948年在第二十九届威尼斯双年展中被国际评委会授予绘画大奖;五年后在第二届圣保罗双年展中获蚀刻版画金奖;1962年成为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荣誉成员。1964年6月,乔治·莫兰迪在家乡博洛尼亚去世。 莫兰迪是一位视觉艺术大师,对空间秩序、位置关系、结构形式和色彩组合都有着极其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他尤其擅长将不同艺术流派的精髓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包括立体派、印象派甚至是中国古典绘画。莫兰迪将东西方的绘画技术融会贯通,在当代艺术家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那个有些古怪却又迷人的乔治·莫兰迪。

查看更多